马家军覆灭记
马家军覆灭记
2000年,青海地区拆除了很多土坯房,打算进行新农村改造,但工人们在拆除的过程中,却发生了一件令人震惊的事。
每座土坯房的墙缝里都有油布包裹,这些包裹里藏着的是一把把骑兵使用的马刀。
工人们看到这些马刀,就解释了一个历史问题:当年我军解放大西北后,为何缴获不到马家军所使用的马刀。
马步芳在战败逃离大西北之前,给马家军下了一条命令:刀枪入库,马放南山,等候命令。
一、马家军三代人的“两面孔”
马家军的崛起跟中国古代的诸侯割据一样,不是一朝一夕之功,而是经过长时间发挥“精致利己”主义。
马家军一代马海宴,是清末的战败者,那时候陕西甘宁青海各地举起了回族反清的大旗,左宗棠巧施一计,攻破了这支起义军的堡垒,招降了马安良和马海宴。
马海宴有了官职,转身就把马刀挥向回族同胞,换取升官加爵的筹码。
马海宴的高光时刻是在义和团和八国联军期间,甘军奉命进京勤王,多路勤王大军中甘军打得最凶,抵抗八国联军最狠,事后清廷战败、议和,第一个讨好洋人的做法就是遣散甘军,而马海宴也在1900年病故,他的部下由儿子马麒接管。
马麒是马家军二代,从小在马海宴身边耳濡目染,学习行军打仗那些事,他看着父亲走的仕途,决定有样学样,忠心清廷。
甘军被遣散后,马麒还保留着一小股兵力,驻守在甘肃的小镇。直到辛亥革命到来,马麒响应了“复清勤王”的号召,大肆迫害先烈。
马麒与马步芳
没多久,清廷覆灭,马麒换了一个拥护“共和”的招牌,从敌人变成了朋友。
马麒就是一个投机份子,看哪儿对自己有利,就往哪里钻,他心中安得永远只有一个:“利己”。
此时马麒在马安良的麾下,他们借着拥护“共和”有功的口号,在甘肃骄横跋扈、不可一世。
随着马安良升官为甘肃总督,马麒一家的身份也水涨船高,他的叔伯子侄兄弟都在军中任职,手中握有重权。
马家军二代马麒不甘心只做甘肃第二,他想自己开辟一块地盘,自己当老大。他把眼光瞄准了青海这块地儿,屡次在甘肃境内闹事,逼走同僚,自己拍拍马屁股去西宁上任总兵,并大肆练武、招兵买马,抓住时机拿下来青海这块地盘。
后来,史称这支马家军为“青马”,另一支驻扎在宁夏的叫“宁马”,但最终他们都得面临共同一个天敌:彭德怀。
晚年的马麒在生命弥留之际,还给马家军三代扫清了道路。他在“河湟事变”中,对国民军左右逢源,讨好蒋总司令,以此逃过一劫,但他借国民军之手,除掉了世代互相依存的马安良家族。
马麒死后,他的弟弟马麟当上了青海主席。马麒的三个儿子看着叔叔拿下“皇位”也无可奈何,因为马家军中有一个继承制度:父死子替,兄终弟及。
这也说明了马家军的一个特点,在民主、自由的时代,他们固守封建时代的那一套,把自己的地盘、权利看得比啥都重要,并且还上演了争夺“皇位”的戏码。
马麒看重次子马步芳行事作风也很像他,一直想要让他来当青海主席,马步芳也是野心勃勃。因为马家军是回族,要去麦加朝圣,所以马步芳在叔叔马麟去朝圣的空档,来了一招“瞒天过海”,秘密清除马麟的势力,等马麟回到青海,亲侄子已经抢走了他的“皇位”。
马步芳作为一个“新军阀”,他不准其他人染指西北五省,尤其是对青海的控制寸步不让,先为了阻拦胡宗南,他挑起了青藏战争,后是因为孙殿英的不甘示弱,两方在宁夏血战一场。
通过这几次战争,马步芳控制了西北了陕、甘、宁、青、新五省的总长官,而其余四省,皆有马氏家族控制着。
而这,就是马家军三代的开始与巅峰。也是从这开始,马家军开始跟我军交手了。
二、马家军卖力狙击红军
1934年10月,红军开始长征,经过了14个省市才到达陕西。这些省地方的军阀在封锁红军时,大部分都是做做样子,没有卖力狙击我军。
但红1方面军和红4方面军在四川汇合后,不到3个月分成两路北上,红4方面军沿四川、西康、青海、甘肃这条路线走时,却遭到了马步军的疯狂撕咬。
另一边,在红4军离开后,毛主席再次整编剩余的部队,红军从长征时的8万多人,仅剩7000多人,统编为了陕甘支队,司令员为彭德怀。
蒋先生看到了陕甘支队的弱点,命马家军的其中一支“宁马”马鸿逵和东北军何柱国率领骑兵围剿我军。
马家军地处大西北,盛产马匹,所以马家军组建了一支骑兵,机动性强,我军走了一天的路程,马家军两个小时就赶到了,他们就像狗皮膏药一样,贴着我军,想甩都甩不到。
等我军赶到了吴起镇,马家军仍然步步紧逼,马家军不容他人进入他的地盘,抢夺他的地盘,正是如此,马步芳才把西北五省经营得铁桶一般,外面的世界已经水深火热,而西北五省却像个“桃花源”。
此时我军人困马乏,不甩掉这条尾巴,我军始终陷入被动,时时刻刻担心后背遭到挨打。经过干部开会商议,一致决定,既然甩不掉,那就斩掉。
彭德怀亲自在勘察地形,把伏击地点定在了吴起镇西面的五里沟,兵分四路,三路占据周围的高山,形成三面合围之势,另一路引诱马家军进入伏击地。
我军的合围之势还未形成,马家军一个团的兵力就率先杀到,我军与之展开战斗。马家军的行动机敏、迅速、强悍,避开了我军主力的围歼地点,直突吴起镇,彭德怀趁马家军休整的间隙,发起突袭,马家军抵挡不住,且战且退,我军缴获了很多战利品和军马。
另一边,东北军骑兵第7 师先遣团听到枪声,进入我军的包围圈,我军立马投入战斗,借助地形发起猛攻,给敌造成毁灭性的打击,这场伏击战进行了两个小时,敌先遣团残部侥幸逃脱,我军大胜。
从这两场战役中,我军歼敌600多人,缴获军马数千匹。可马家军的战斗力却不是一战就能击溃的,在西路军我军遭到了马家军的阻扰,与之展开生死决斗,打到子弹都没了,战役结束后,我西路军伤亡8000多人。
通过这两场战役,我军认识到马家军的机动性强、灵活、迅速、强悍,而在往后的日子里,马家军不断挑衅陕甘宁边区,干的都是烧杀抢掠的勾当。
即使我军没有意图进军青海,但马家军为了一城一池,仍然把我军视为洪水猛兽,在内巩固统治地位,在外依附蒋先生,甘当蒋先生的马前卒,从此之后,我军与马家军的仇怨越结越深,直到解放战争时期,彭德怀二战马家军,也未能消灭马步芳。
三、彭德怀二战马家军,仓促撤出宝鸡
在解放战争时期,胡宗南率领大军占领陕西,彭德怀率西北野战军在大西北打游击,等待战机举行战略反攻。
彭德怀取得了宜瓦大捷后,为了扩大战果,深入敌军的大后方,进军宝鸡、咸阳等地。宝鸡的敌军的重要补给地,我军拿下后,蒋先生暴跳如雷,命胡宗南快速夺回,同时,“青马”马步芳为了表忠心,也让自己的儿子马继援率精锐82师,配合胡的兵团展开行动。
我军跟马家军交手多年,深知马家军骑兵的厉害,所以在防线处布下了绊马索和绊马桩,却挡不住马继援的82师,很快冲破我军的防线,朝我军的机关驻所宝鸡赶来。
两天后,马家军采用迂回战术,一支部队在正面与我军对攻,骑兵则迂回绕我军背后实施穿插偷袭,我军腹背受敌,很快败下阵来。
彭德怀意识到情况不对,下令立马撤出宝鸡,因为敌军来得太快,很多军需辎重来不及运走,只得就地烧毁。
此时,彭德怀看到马家军的嚣张气焰,在往陇东方向撤走的时候,一边观察战局,想要找到战机歼灭了马家军一部,振奋士气。
胡、马二人看出了彭德怀的撤退意图,迅速在平凉、泾川布防,以逸待劳坐等我军。
面对胡宗南和马继援的严防死守,彭老总在大西北仍然没有创造出有利战机,反而是马家军一部盯上了驻守在屯子镇的第6纵队,意图全歼。
马家军作战凶猛,也讲战术,这次他们发动突袭,并且用炮火轰炸屯子镇。彭德怀也马上调了两个纵队驰援屯子镇。
这场战斗打了整整一天,双方反复抢夺阵地,并多次展开白刃战,但我军没能全歼马家军,马家军也未能吃下我军,但6纵仍在马家军的包围圈里。
6纵趁马家军分散兵力去打援,在夜晚突破敌人的包围圈,转危为安。
通过屯子镇战斗,彭德怀意识到很难歼灭一部分马家军,更何况如今的整个战局对我军不利,于是放弃了寻歼计划,下令撤退、转移。而马家军就是甩不掉的狗皮膏药,我军在撤退期间,他们利用骑兵优势,不断追击我军,造成我军的大量伤亡。战后统计,我军伤亡1万多人,士气被狠狠打击。
从这几次战斗后,彭德怀一直在寻找大破马家军的方法,同时还对部队进行了为期一个多月的整训,有些战士把对付马家军的方法编成顺口溜,像“见敌骑兵莫惊慌,他是铁来我是钢”等,以此来消除对骑兵的害怕和恐惧。
总之,我军在等待战机,歼灭马家军主力,一战雪耻!
四、马家军主动请战
到了1949年,全国的情势发生了大反转,我军歼灭在东北战场、中原战场、华中战场歼灭了蒋先生的主力部队,而西北战场也发生了微弱的变化,胡宗南在多次战败后,退守祁连山,意图借助山势修筑一条防线,但马家军却不让胡宗南在西北地区待得太久。
“青马”马步芳和“宁马”马鸿逵主动请战,想要集合三方兵力,与我军在兰州展开决战。其中,马步芳率主力坚守兰州,而马鸿逵和胡宗南在外围攻击我军。
一直带着两幅面具的马步芳此时也不得不同意这个作战计划,若是他在青海坚守,那也很难抵挡住我军,所以他还不如在青海以外的地方与我军作战,更何况,他认为这场战役决定着“青马”在西北的地位,于是投入了主力进行布防,儿子马继援坐镇兰州亲自指挥。
马步芳在兰州经营了多年,早就把兰州修筑成铜墙铁壁,但兰州的防御体系则是在城外,马家军在沈家岭、营盘岭、马家山三个要塞布置重兵,并从这三个阵地展开构成兰州的防御体系,骄傲自大的马继援还对我军大放狠话:兰州是攻不破的铁城。
马继援
彭德怀对跟马家军作战保持着谨慎的态度,但要彻底解放大西北,就得消灭马家军,所以,彭老总在经过细致的分析和研究,决定先打青马,部署兵力牵制宁马。
在1949年8月20日,兰州战役正式展开,我军经过一天的行军,逼近兰州,彭德怀观察了战场局势,发现兰州北面的黄河铁桥兵力较少,判断马家军若溃败,一定从这条路撤退。
我军的战略意图是全歼马家军,既然马家军有意从黄河铁桥撤退,那我军就在黄河铁桥附近布置重兵。
8月25日,我军发起了总攻,马家军在悬崖峭壁布置重兵,他们的骑兵优势发挥不出来,但我军在争夺这些阵地时,还是付出了很大的代价,与马家军多次肉搏,有的团建制都打没了。
随着我军攻下了马家军的阵地,马继援见胡宗南和“宁马”迟迟不来支援,想要放弃守城,带着主力从黄河铁桥撤退,我军早就给马继援布下了天罗地网,等马继援率军出城,被我军四面围歼。
就此,我军消灭了马家军的主力,兰州战役大胜,一举洗雪了之前与马家军对决中遭遇的所有耻辱。
五、马步芳留下的两道谜团
从兰州战役结束后,我军在西北四省没有遇到严重的抵抗,接管得很顺利,而“青马”头子马步芳早早就乘着飞机前往台湾。
当我军进入青海时,几乎缴获不到一匹军马、一把马刀,我军当时还很疑惑,难道马步芳把这些东西都带走了?很明显不可能!
这个谜团在2000年才解出,马步芳在离开时,下了一道命令: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等我命令。
马家军们固守了这个秘密半个世纪,仍然未等到马步芳重回西北,他们也没有收到马步芳在沙特老死的消息,直到翻修青海的土坯房时,工人看到一件件马刀,才了解了当年之谜。
同时,马步芳家族在青海经营了半个世纪,马步芳一直把青海当成自己私人产业来经营,在青海境内搜刮民脂民膏,巨富无比,他乘飞机离开时,不可能把所有的财宝运上飞机,唯一的可能是存放在大山里。
当地的人们互传马步芳的藏宝地,据说是藏在金银滩和乌鞘岭,但没有人找得到,即使在是上世纪80年代,一位从台湾偷渡到青海的老兵,也没有找到。
1975年,马步芳在沙特病死,藏宝的秘密随之也埋入地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