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不识字不会带兵,却一炮打响三炮封神,被刘伯承大赞,被授少将

他不识字不会带兵,却一炮打响三炮封神,被刘伯承大赞,被授少将

1955年授衔的开国将帅,不管是元帅,还是大将、上将、中将、少将等,都有几个特点,其一,无不是战功卓著之人;其二,都是英勇善战或者足智多谋;其三,都善于领兵。可以说,能当将军的,以上三个条件,缺一不可。但有一人比较特殊,他既不识字,大老粗一个,又不会带兵打仗,对军事理论一窍不通,却成了少将。为何?他有一绝技,曾一炮打响,三炮封神,被刘伯承、林彪等人大赞!

(一)一炮打响

他叫赵章成,1905年出生于河南洛阳郊外的一个小村庄。赵家世世代代都是老实农民,赵章成自小家里就很穷,因此他根本没有机会读书,五六岁开始就下地干活,早早地成了一职业农民。

那个年代,老实农民想致富是不可能的,有地种饿不死就烧高香了。不过赵家还是有一定商业头脑,毕竟家离洛阳城很近,家里便养了几只鸡,靠到城里卖鸡蛋挣俩钱,贴补家用。

1927年夏天。这天赵章成到洛阳城里卖鸡蛋,看到冯玉祥的西北军在那里征兵,心想:这农民当到啥时候是个头?不如到部队里当兵得劲,起码能混口饭吃。再说,要是运气好,立个战功之类,指不定还能得到奖赏,嘿嘿。于是他就去应征了。

赵章成自小干活,身体结实,20出头的他长得人高马大,立马就被征兵的相中了,于是他便加入了国民革命军第26军。小赵运气也好,被分到了炮兵营。

那时候军队中有技术的炮兵很缺,所以赵章成很快就参与了炮兵的训练。赵章成从未见过大炮,再加上没有一点文化知识,因此对教官所讲的理论一窍不通,什么“弹道轨迹”之类的,他一听就懵。在一次听课时,他发牢骚说:“啥玩意儿嘛,不就是打个炮,啰里啰嗦个啥劲!”

教官一听,立马火了:“小兔崽子,意思是你会打炮?今天老子让你打两炮,你要是能打中,我服!可要是你打不中,嘿嘿,今黑儿你的饭就省了!”

“中!打两炮就打两炮,有少了不起,呵呵。”赵章成说。

那时候部队还没有正经大炮,用的是迫击炮。这玩意很小,结构简单,就一个三脚架支一个炮筒,甚至连三脚架也没有,就一个铁筒子,一个人掂着就走了。小口径的迫击炮,装炮弹还得从炮口塞进去,很原始。关键没有瞄准器,打炮都靠自己目测,靠感觉瞄准。

只见赵章成不慌不忙地瞟了一眼远处的稻草人,然后拿一炮弹往炮筒里一塞,接着挪了挪炮筒,对准前面的稻草人,点火,用卖红薯腔吆喝了一声:“开炮!”接着轰隆一声爆响,炮弹在空中划了一道美丽的弧线,准确无误地击中了前方的稻草人,稻草人瞬间被击的七零八落!

教官直接愣住:“不会吧,你小子这是第一次打炮?”

“是唻,俺以前从没有见过这玩意!嘿嘿。”赵章成咧嘴一笑。

教官说:“那你是咋瞄准的?”

赵章成说:“那还用瞄准?俺经常在地里干活,看到前面窜过来一只野兔或者野鸡,俺一石头下去就解决了。那可是活物,这稻草人又不会动,打这玩意还不跟玩儿似的?呵呵。”

教官直接服了。随后他对赵章成另眼相看,开始给他开小灶,重点培养。赵章成的打炮技术越发纯熟,成为部队里有名的炮手。

(二)三炮封神

1931年4月,赵章成随国军围剿江西苏区。在江西白沙战场,赵章成所在的国民革命军第26军起义,被改编为红军第五军团,赵章成也成了一名红军战士。他因在战斗中表现英勇,又拥有优秀的打炮技术,因此很快就晋升为红三军炮训队队长;1931年9月,再次晋升为红三军九师炮兵连长。第三次红军反围剿结束时,赵章成已成为由红一军团的一个炮兵营营长了。

赵章成升职快,并非因为会领兵打仗,而在于他的打炮水平。那时候,红军中会打炮的人确实很少,尤其是炮少,炮弹更缺,因此他便把打炮这个活计“垄断”了。每到战斗攻击乏力之时,赵章成便支起迫击炮,用仅有的炮弹,轰隆一声打开通道,令敌人闻风丧胆。

传说赵章成这人信佛,参军前他曾到洛阳的白马寺拜神,不爱杀生,因此打炮前他都会做个拜佛的动作,并且嘴里念念有词:“天灵灵,地灵灵。我是奉命开炮,被我打死的人不要变成厉鬼来吓我啊!”话音未落,一炮便打了出去!

后来有专家说,赵章成那个动作并非是拜佛,而是一种瞄准的动作,是他在打炮前为迫击炮赋予射向以及用跳眼法测距。而这个姿势有点像单掌拜佛,所以就以讹传讹说赵章成信佛,打炮之前要拜佛。不管怎么说,赵章成用这个所谓的“拜佛”动作瞄准敌人目标非常准确,百发百中。

1935年5月,红军来到大渡河边。在后面追兵的逼迫下,红军不得不强行渡河。于是以连长熊尚林为首的“十八勇士”冒着河对岸敌人的枪弹,奋勇渡河。可他们强行登岸后,却立即被敌军的机枪火力压制在滩头,情势岌岌可危!

第二船勇士在营长孙继先带领下,继续强渡。可船到中游时却中弹漏水,在敌人火力压制下,小船慌乱地偏离了方向,一时难以靠近对岸!总之,红军的渡河遇到了巨大的困境!

此时,团长杨得志急令赵章成:“向对岸开炮,打掉敌人的据点!”

然而,此时红军手里只有一门迫击炮,而且还没有炮架子,只有光秃秃的一个炮筒,尤其尴尬的是,仅仅剩余三发炮弹了!这就意味着,赵章成必须弹无虚发!

赵章成尽管心里有点发慌,但还是定了定神,用左手托住炮身,右手把炮弹塞进炮筒,然后来了个经典的“拜佛”动作,接着点火。只听轰隆一声巨响,炮弹划过一道漂亮的抛物线,直接落入河对岸敌人的阵地,敌人的一个机枪火力点瞬间化为灰烬!

其他的敌人还没有明白是怎么回事,赵章成的第二发炮弹又准确无误地飞过来,又炸掉了他们第二个机枪火力点;然后是第三个。

赵章成连发三弹,弹弹精准,打得敌人一片狼藉。敌人当然不知道红军就这三发炮弹,就像不知道程咬金只会三斧子一样,以为红军后面还会不停地放炮,于是都四散逃窜,防线彻底崩溃。红军第一船的18勇士趁机占领了敌人的阵地。接着红军第三船、第四船顺利渡河。

强渡大渡河,赵章成的三发炮弹确实功不可没。大渡河战斗结束后,刘伯承对赵章成的表现大为赞赏。毛泽东同志得知赵章成的事迹后,也极为兴奋,专门授予赵章成“神炮手”这一特殊的称号。在大渡河,赵章成可谓三炮“封神”!

(三)辣椒弹破敌

红军长征时的赵章成屡建奇功,而他真正的“大红大紫”还是在抗日战争时期。

1940年,百团大战爆发。八路军曾展开对日本冈崎大队的围歼,即著名的关家垴战斗。在那次战斗中,日军占据了一个制高点,用十几挺机枪组成了一个密集的火力网,把八路军战士压得抬不起头,进攻受到了极大的限制。

当时赵章成并不在此队伍中,可为了解决战斗,刘伯承调来了赵章成,并命令道:“今天你必须把这个冈崎大队给我干掉!放心,这次炮弹管够!”原来此战前,八路军缴获了3门迫击炮和一批炮弹,不再有炮弹不足的尴尬。

赵章成一听,炮弹管够?于是立马热血上涌,老虎多天没发威了,看我今天如何收拾这帮小鬼子!

赵章成看了看敌军镇守的高地,好家伙,几乎在垂直的悬崖上,这样打炮无异于向天上扔石头,弄不好炮弹落下来还会砸在自己头上!可赵章成艺高人胆大,毫不畏惧。他带了几名战士,把迫击炮架了起来。

赵章成把迫击炮炮身调成88.5度,几乎跟地面垂直,然后开打。

当时有个问题,赵章成带领的6个战士都不会打炮,赵章成说:“你们只管给我递炮弹就中了,我一个人打炮!”

此战赵章成创造了一个记录,在短短的6分钟里,他连续向高空发射了240多发炮弹,把敌人的阵地直接炸成了废墟!当时,三个炮管都打红了。后来被俘的日本兵说:“炮弹跟雨点一样,我们还没弄清楚从哪里来,人就死差不多了。我们队长分析,八路军至少有一个炮兵排在进行打炮啊!”

也许有杠精会说,不可能吧,抗日神剧也不带这么玩的,赵章成一个人6分钟打出240发炮弹?迫击炮可是一颗一颗炮弹往炮筒里装的,平均1秒钟多一点就能发射一颗炮弹?哪有那么快!

还真能。当时赵章成把三门迫击炮调整好角度后,让6名战士不停地给他传递炮弹,他只消把炮弹填进炮筒,然后点火就可以了。如果只是一门迫击炮,那你速度再快也不可能一秒多钟放出一颗炮弹,但三门迫击炮就不一样了。他把炮弹往三个炮筒里挨个塞进去,又挨个点火,你想想啥概念?炮弹还不是噗通噗通乱往天上飞吗?因此这个奇迹丝毫没有夸张。

总之,赵章成几乎以一人之力打出了一个排的效果,令他名声大震,其“炮神”之名更是传遍全军。此战结束后,就连很少夸赞别人的林彪也感叹道:“赵章成同志的射击技术,已经达到了艺术的标准。”

百团大战中,赵章成还创造了一个奇迹。榆辽战役打响,当时赵章成所在的八路军一二九师386旅,负责拿下日军盘踞在辽县附近的管头、石匣两个据点。

管头地形十分优越,居高临下,易守难攻,八路军连续三天进攻都无功而返,伤亡惨重。八路军想把敌人引诱出来歼灭,可敌人就是龟缩在据点里不出来,大家也没招,十分焦急。

此时赵章成带着炮兵营来了。他一观察地形,顿觉不妙。因为敌人的据点前面有一个巨大的山石,把敌人保护得很好,炮弹根本打不过去;而炮弹的威力也根本炸不掉那么大的石头。怎么办?赵章成想了一个绝招。

接下来赵章成带着几名战士到村庄里收集辣椒粉。因为是打鬼子需要,老百姓都很支持,都把自己储存的辣椒粉捐献了出来。结果赵章成很快就收集到数百斤辣椒粉。

回到部队之后,赵章成便开始鼓捣一个发明,制造辣椒弹。他把炮弹拆开,把炸药倒出来一部分,再用辣椒粉填满,这样一个辣椒弹就造成了。他一连制造了20发辣椒弹,于是向上级请示,可以进攻了:鬼子再狡猾,也怕辣椒不是,我炮弹打不住你,打不动你的掩体,好吧,让辣椒收拾你!上级十分赞同,于是战斗开打。

为了更好地使用辣椒弹,八路军顶着敌人的炮火,将阵地硬生生往前推进20米。赵章成亲自操刀,调整好迫击炮的角度,然后装进辣椒弹,发射……

20发辣椒弹连续在敌人的据点周围爆炸后,形成了一片红色的烟雾。果然不出所料,鬼子虽然没有被炸死,却被呛得够呛,他们嗷嗷大叫:“八嘎,这是什么毒气弹?”结果,一个个“阿嚏”“阿嚏”打着喷嚏,流着眼泪和鼻涕鬼哭狼嚎着窜了出来!

见此情景,八路军战士一拥而上,把鬼子一网打尽。

战后,赵章成的“炮神”之名更加响亮了。

(四)终极发明

1942年,八路军在山西长子县发起了对日寇的石哲镇战斗。此战,八路军面对的是日军十多丈高的炮楼群。战士们尽管英勇奋战,组织了上百次冲锋,但均无功而返。

刘伯承司令陷入困境,于是他找来了赵章成,让他去搞一项发明。因为之前八路军打得多是游击战,基本遇不到这种高大坚固的炮楼群,一般的火力点用迫击炮就能解决。可如今的大型“堡垒”用迫击炮是不管用的,因为迫击炮是斜着向前方发射的,是曲射炮,炮弹呈抛物线状飞行,很难击中目标,而且威力较小。对付大型坚固碉堡还得用平射炮,威力大,且靶向精准。

而迫击炮不仅威力小,关键本身还不能平着打。因为它的炮弹是从炮筒前端装入的,炮身呈水平状态时,炮弹自然无法到底部去击发雷管。

刘伯承找来赵章成,就是想让他把迫击炮改进成平射炮。赵章成也是一脸发懵:“俺打了这么多年迫击炮,还从来没见过平射炮啊!”

刘伯承说:“你号称炮神嘛,这活儿你不干谁还能干?”

于是赵章成当仁不让地接了这个活:“中,俺保证完成任务!”

接下来,赵章成组织了一个研究小组,开始改进迫击炮。功夫不负有心人,经过赵章成的反复研究,最终对82迫击炮进行了改制。他在炮尾部增加了400毫米的尾管,采用拉火击发装置,并将底盘倾斜着地,使炮筒与地平线的倾角保持在5度以下,几乎同地面平行。这样使82迫击炮既能曲射,又能平射,大大地增加了威力。

赵章成研制成功的平射炮很快得到运用,在抗日战争后期的攻坚战中发挥了很大作用。再高的碉堡或者炮楼,我用迫击炮轰不准,就直接平射过去,从碉堡或者炮楼的半中腰击毁你。在一次作战中,一发炮弹直接从日军碉堡的机枪眼打了进去!这在之前,用迫击炮是不可能出现的事情,把鬼子直接给干懵了!

1943年4月,刘伯承和邓小平同志一起来到赵章成所在部队,对赵章成的发明极力夸赞,并给他颁发了嘉奖令:

“炮兵师主任赵章成同志,研究迫击炮平射装置业已成功,将来益助战斗弥补我军炮火不足之弱点,收效颇大。此种无产阶级创造性,实值得全军干部学习,今特此颁奖以鼓励。”

(五)功成名就

炮神赵章成在我军的各个时期都有出彩表现,甚至在抗美援朝战场上,也有重要发挥。1955年,在中南海授衔中,赵章成被授少将军衔。他是罕见的不识字的大老粗将军,而且还不善于带兵打仗,他尽管之前当过营长什么的,但都不是指挥军队的,而只是打炮的技术性领导。但他的功勋完全配得上少将这个军衔!

身为将军的赵章成很低调,没有一点当官的架子,他始终将自己视为一名炮兵,经常到基层连队指导战士们的射炮技术。1964年,已过花甲之年的赵章成,在“大比武”运动中以炮兵副司令的身份,下到基层连队,与战士们同吃同住,言传身教,传授他炉火纯青的迫击炮技术,颇得到战士们的爱戴。

有意思的是,在1960年代,有不少革命干部被迫害,但却从没有人敢找赵章成的事,也许那些人也害怕这个天下无敌的“炮神”吧。

不幸的是,1969年11月,赵章成因心脏病突发,病逝于北京,享年64岁。他逝世后,骨灰安放在八宝山革命公墓骨灰堂第一室,与已去世的国家和军队高级领导人共处一堂。在他的灵前,摆放着两座精制的迫击炮模型。也许,这位威风凛凛的炮神,到阴间还要用他的迫击炮震慑一下阎王殿里的那帮小鬼呢!

致敬,永远的炮神赵章成将军!

(文/说历史的女人·夏日漱冰)

同类推荐

​涨幅超50%!共享单车为什么一起涨价?

​涨幅超50%!共享单车为什么一起涨价?

涨幅超50%!共享单车为什么一起涨价? 最近,“共享单车涨价”的消息冲上热搜,哈啰单车和美团单车相继上调了骑行卡套餐的价格,从公布的最新骑行卡价格来...

​中央电视台55个频道

​中央电视台55个频道

中央电视台55个频道 中国中央电视台(英文名称:China Central Television,简称CCTV)是中华人民共和国的国家电视台、国家副部级事业单位,成立于1958年5月1日。是中...

​宋朝时期十大著名宰相

​宋朝时期十大著名宰相

宋朝时期十大著名宰相 宋朝是中国古代一个以文治而著称的王朝,该王朝虽然始终都没有完成统一大业,但是却产生了任何朝代都无法匹敌的文人雅士。说到宋一...

​清华大学历任校长

​清华大学历任校长

清华大学历任校长 清华大学(Tsinghua University),简称“清华”,位于北京市海淀区,是中华人民共和国教育部直属的全国重点大学,中央直管高校, 由教育部与...

​最新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最新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最新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 最新预备党员思想汇报范文1000字 篇1 敬爱的党支部: 12月5日晚,我参加了党校培训的第三堂课,主题是党的纲领,通过两个小时的学...

​北周宣帝宇文赟的昏庸皇帝人生

​北周宣帝宇文赟的昏庸皇帝人生

北周宣帝宇文赟的昏庸皇帝人生 宇文赟(559年~580年6月22日),字乾伯,武乡郡武乡县(今陕西省大荔县)人。北周第四位皇帝(578年6月21日~579年3月)。周武帝...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