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物传记:从草莽到枭雄-“东北王”张作霖
人物传记:从草莽到枭雄-“东北王”张作霖
他以二十余人的“保险队”起家,后接受清廷招安,从营长到团长再到师长,巅峰时期麾下将士超过四十万之众;他出身贫寒,十余岁即亡命江湖,挣扎半生,天命之年却几乎统治大半个中国;他能为一己野心发动惨烈的内战,屠杀革命志士,也能大兴教育、修建铁路;他和日本侵略者互相利用,最终却命丧皇姑屯……这位经历传奇、一生功过难以评说的人物不是别人,就是民国时期奉系军阀的掌舵人,有“东北王”之称的张作霖。
张作霖字雨亭,1875年3月19日出生在奉天海城县(今辽宁大洼县)。张作霖的父亲名叫张有财,是当地一个小商人,张作霖是家中的第三个孩子。张作霖出生的时候家里还不算很穷,张有财经营一个小杂货铺,收入比普通农民要高一些。可惜其父染上了抽鸦片和赌博的恶习,杂货铺很快就倒闭了。由于家庭穷困,张作霖在亲戚的资助下勉强读了几年私塾,最终还是辍学回家。
不久,张有财在赌场遭遇仇家报复,不幸丧命,这让本就艰难的张家雪上加霜。得知父亲被害后,年仅十四五岁的张作霖和二哥张作孚发誓报仇。他们拿着一杆借来的土枪翻墙进入仇人王姓人家!没想到正好被王家一个女用人发现,这个用人以为来了土匪,立即大喊大叫,混乱中土枪走火,女用人被当场打死,张作霖眼见报仇不成,只得和二哥翻墙逃走。事后,王家报告了官府,县官很快就查明了案件是张氏兄弟所为,就派出差役前往张家拿人。机灵的张作霖抢先逃走,张作孚跑慢了一步被当场抓住。为了将儿子救出,张母只得砸锅卖铁地凑钱,然后再上下打点。最终,官府判定开枪杀人的是张作霖,对其进行悬赏通缉,而张作孚仅为从犯,被判处十年徒刑。
张作霖杀了人,又被官府通缉,在老家就待不住了,只得跑到了镇安县(今辽宁黑山县)母亲王氏的娘家躲避。随后,王氏也带着张家另外两个孩子赶来了。由于王氏的娘家也不宽裕,现在一下多了四张嘴,几乎揭不开锅了。眼见全家都快活不下去了,张作霖一咬牙离开了家人,只身去江湖上闯荡。当时的中国正处于大混乱的时期,政府腐败无能,百姓流离失所,特别是关外地区,沙俄和日本侵略者的军队肆意横行,土匪武装也到处为祸,人民生活极为艰难。在这种情况下,一个少年想要生存下去,是非常困难的。
最初,张作霖以做小生意为生,在街上卖包子、烧饼,还学过木匠手艺,打过零工。艰难的生活让张作霖走上了父亲的老路,他也染上了赌博的恶习,整天混迹于赌场之中。不久,他因为欠下赌债不得不四处流浪,最终流落到了高坎镇(今辽宁营口大石桥市高坎镇高坎村)一带才找到了工作,也就是在路边的大车店给人打杂儿,这也是一份低三下四的工作。
当时关外的大车店里住的都是来往的客商,东北地域辽阔,一个县城到一个县城往往都有数百千米,所以一般客商全部骑马或者赶大车。这样一来,大车店除了照顾客人以外,还要找人专门照顾客人的牲口。当时店里照顾牲口的工作由一个伙计负责,算是一个半吊子兽医,张作霖刻意地与其交好,学到了不少治疗牲口的本事。不久,张作霖凭借自己的兽医知识开了一家牲口店,治好了不少马匹、牛羊,成为当地小有名气的兽医。当时东北地区土匪横行,而土匪大多以马匹为交通工具,他们的战马生了病也要治疗,如果马死了,就无法和追捕的官兵周旋,所以土匪对兽医相当敬重,甚至将不得抢劫兽医列为自己的“行规”。张作霖的牲口店中也经常有土匪出没,他也乐于和土匪结交。由此,张作霖了解了不少“黑道”上的掌故,也对土匪这个行当有了一定的认识。
为兵为匪
张作霖有手艺在身,生意也做得不错,很快就进入了当地官府的视线,张老板成了官府的肥羊,被敲诈勒索是常有的事情。一来二去之下,本小利薄、生意艰难的牲口店倒闭了,张作霖再次沦为无业游民。就在这种绝境下,中日甲午战争爆发了。屡战屡败的清政府为了拱卫东北这个“龙兴之地”,开始在关外大量招兵,走投无路的张作霖只得加入清军混口饭吃。他投入老将宋庆的毅军之中,当了一名普通的骑兵。
由于张作霖作战勇敢,很快被提升为班长,之后又升为排长。然而随着清军在旅顺的全线崩溃,招募来的新兵们一哄而散,张作霖也带着几个月的军饷逃回了老家。回到老家后,张作霖娶了赵家庙地主赵占元的二女儿赵春桂,过上了自己的小日子。然而没等他这个新郎官儿过完蜜月,和张家有旧仇的王家就以抓逃兵为由报告了官府,张作霖再次遭到通缉。无奈之下,张作霖只好携家带口再次逃亡,这次他逃到了岳父赵占元家所在的赵家庙。当时东北地区刚刚经过战火荼毒,散兵游勇、土匪胡子四处横行,老百姓为了自保纷纷成立了民团,赵家庙也成立了一支二十多人的民团。由于缺乏军事指挥人员,所以这个民团一直缺少一个头领,张作霖的到来让这个小民团有了主心骨,在正规军当过排长的张作霖很快成了民团的头目。
张作霖虽然性格暴烈,却颇有军事才能,在他的精心训导下,这个小小的民团多次打败了前来骚扰的小股土匪,很快成为当地声名赫赫的队伍。周边的村庄看到赵家庙的民团如此厉害,纷纷派人加入,张作霖的部下很快扩充到了一百多人。这时,张作霖又惹下了大麻烦,他率领部下清剿土匪时,和当地有名的金寿山匪帮发生了激战,打死了对方数名骨干。这个金寿山是当地一个悍匪的老部下,这股悍匪为了帮其出头,出动几百土匪偷袭了张作霖的民团。由于众寡悬殊,赵家庙民团遭到了惨败,张作霖携带妻儿率众突围。在逃亡途中,身怀六甲的夫人赵氏在马车上生下了一个男孩,就是后来的少帅张学良,当时是1901年6月3日。突出包围后,张作霖决定前往台安县,想投靠当地的土匪首领冯德麟,然后再带兵回赵家庙报仇。可没想到路过集镇八角台时,当地的土匪头子张景惠仰慕张作霖的为人,把自己的全部人马都交给张作霖统领,这样张作霖意外地在八角台站住脚,也开始了自己的土匪生涯。
趁势而起
1902年,义和团运动刚刚失败,沙俄军队以镇压义和团为名占据了中国东北的大片领土,清政府在东北地区的统治几乎名存实亡,各种地方武装力量纷纷趁势而起,割据一方,张作霖的队伍也不例外。这时张作霖在八角台已经驻扎了两年之久,手下有五百多人枪,算是一方势力。这时张作霖将自己的队伍称为“保险队”,而不是土匪,所谓“保险”就是对周边的村庄提供保护,而村庄定期支付费用,类似于后世的雇佣军。在此期间,张作霖几次遇险,和各种土匪发生过多次争斗。当时有个名叫海沙子的土匪势力很大,还有辽西巨匪杜立三做靠山,打算吞并张作霖的队伍。
张作霖知道自己实力不如对方,真刀真枪地较量占不到便宜,就用“江湖规矩”将了海沙子一军,提出与对方单对单地决斗,赢的人统领双方的队伍。骄横的海沙子为了自己所谓的面子,也答应了张作霖的请求。决斗时,两人同时开枪,结果张作霖手臂中弹,海沙子则被打中头部,当场毙命。这样海沙子的部下都归了张作霖,海沙子的二架杆(副手),后来的热河省主席汤玉麟也加入张作霖的麾下,后者更加兵强马壮。
眼看着东北地区鱼龙混杂,土匪横行,无力剿匪的清政府心急如焚,当时的盛京将军增祺就出了一招“妙棋”——收编土匪来打击土匪。很快,清政府开始在东北地区大肆招兵买马,这正好给了有心接受招安的张作霖一个机会。1902年,张作霖率领数百手下,在八角台地方士绅的具保推荐下,由新民知府呈请盛京将军批准收编,增祺任命他为巡防马步游击队管带(营长),开始了他正规军的生涯。早年混迹江湖的经历和短暂的毅军从军经验让张作霖在官场上如鱼得水,他对上司一律巴结讨好,暗中贿赂大量财物(都是剿匪时候抄来的),比如曾一次性送给奉天巡警总办张锡銮两万两白银。而对于手中的武力,他死死抓住,不但四处扩充兵力,还进行严格的军事训练,试图建立起一支忠于他本人的军事武装。
剿匪立功
到1905年日俄战争结束时,张作霖的部队已经扩充为马步五营,他本人也被任命为五营统带(相当于团长)。1905年年底,眼见“外国主子”在自己门口的战斗终于结束了,胆战心惊的清政府这才再次下令清剿肆虐东北的土匪武装,张作霖因为是土匪出身,对土匪武装的习惯和活动范围非常了解,因此被委以重任。立功心切的张作霖也没有让他的上司失望,他首先击溃了辽西巨匪田玉本,将其手下1000多人全部收编为己用,随后又设计擒获了东北最大的土匪杜立三。
肃清了辽西的土匪以后,东三省总督徐世昌又将张作霖调往郑家屯(今辽宁双辽县),对付辽宁西北部被沙俄收买的叛匪。这些叛匪人数将近三千,凶残异常,他们在漠北草原上肆意抢劫来往商贩和旅客,不论对方反抗与否,得手后将男女老少赶尽杀绝,不留活口。可由于他们人人配有双马,来去如风,极难捕捉,之前围剿他们的清军屡战屡败,反而被土匪追着进攻。张作霖负责剿匪事务后,放弃以往被动堵截的战术,组成了一支支精干的骑兵部队,只要发现匪徒的踪迹,立即不分日夜地多路追击,直到将其歼灭为止。经过一年多的艰苦战斗,叛匪终于支撑不住,要么被俘后斩首示众,要么在追捕中葬身草原,只有少数匪徒逃往了外蒙地区。因为剿匪有功,张作霖一路高升,被任命为奉天巡防营前路统领(旅长)。
一方军阀
1911年武昌起义爆发,东北革命党人张溶和蓝天蔚等新军将领进行响应。东三省总督赵尔巽为了压制新军,采纳部下建议,紧急调动巡防营等旧军入卫奉天。张作霖闻讯后,急忙率领部队日夜兼程赶赴奉天,为赵尔巽助威。赵尔巽对张作霖感激涕零,不但为张部补充军火人员,还任命张作霖为军政部副部长、巡防营务处总办。作为回报,张作霖设计诱杀了张溶,将其家产洗劫一空,然后又挤走了新军将领蓝天蔚,帮助保皇派暂时稳定了东北的残局。
1912年,北洋军阀首脑袁世凯就任中华民国临时大总统,张作霖立即投靠了袁世凯。同年九月,他被任命为陆军第二十七师师长,成为东北地区一支举足轻重的军阀武装。1916年,称帝失败的袁世凯众叛亲离,张作霖趁机将袁世凯任命的亲信、奉天督军段芝贵逐出奉天。当年6月,黎元洪与段祺瑞控制的北京政府正式任命张作霖为奉天督军兼省长,地方军政大权正式落入张作霖手中。
张作霖
成为一方诸侯之后,张作霖并没有像一般军阀那样迅速腐败,反而开始励精图治,积极进行地方建设。军事上,他任命留日军官杨宇霆为参谋长,积极进行军队的正规化改编,迅速将部队扩充到数万人;民政上,他任命政绩卓越的王永江为财政厅长,进行全面的财政改革;经济上,他集资2000万元,在东北地区开办了大批的工厂、矿厂;交通上,他成立了东三省交通委员会,统一建设和管理东北铁路;教育上,他从财政经费中拨出款项,修建东北地区的初等学校和高等学校……客观地说,虽然他本质上还是一个军阀,但他的所作所为在一定程度上也促进了东北地区的发展。
从1903年到1930年的二十八年中,中国其他地区对外贸易额仅增长3倍多,而东北则增加30倍;从1921年到1931年,东北地区自建了10条铁路,营业里程共计1521.7千米,占全中国铁路总长度的10%以上,这对于很多军阀来说是不可想象的事情。1919年7月,张作霖以武力夺取了吉林、黑龙江的控制权,将整个东北三省纳入其势力范围,奉系军阀也从此成为和直、皖两系鼎足而立的军阀势力。
1922年,直奉之间爆发大战,由于张作霖的奉军大多为绿林武装改编而成,装备虽然精良,但训练、指挥和单兵素质均不如直系,被直军打得大败而逃,狼狈地退回关内。为了和直系控制的中央政府对抗,张作霖一面宣布东北三省自治,自任保安总司令;一面对奉军进行全面改编,强化军事训练,扩建了奉军的军校——东北讲武堂,还花重金买进意大利的飞机、法国的坦克和日本的重炮,建立了陆、海、空三军,奉军从一支绿林习气颇重的乌合之众变成了同时期国内装备最好的正规部队。
1924年9月,第二次直奉战争打响,这次张作霖完全吸取了上次的教训,改为军事进攻和政治伐交相结合的策略,他联合了广州护法军政府大元帅孙中山和下野的皖系首脑段祺瑞,结成了反直同盟,又秘密策划了直系猛将冯玉祥临阵倒戈,再加上几十万经过强化训练的奉军武装正面强攻,终于大败吴佩孚,奉系的势力一度扩张到山东、江苏、安徽等省份,成为北洋军阀中最强大的力量。
1928年,蒋介石再度出任国民革命军总司令后,国民党的蒋、冯、阎、桂四大集团联合进攻奉军,奉军很快就全线崩溃,张作霖眼见回天无力,决定全军撤回关外。而他没有想到的是,一场针对他的刺杀正在蓄谋之中,而执行这一行动的就是一直扶植利用他的日本人。
1928年5月17日,日本公使芳泽向张作霖递交日本政府照会,要求张作霖兑现其在郭松龄反奉时承诺给日本人的侵略权益,否则日本政府将以武力干涉。张作霖面对芳泽的威逼恫吓,勃然大怒,宣称自己从来没有过什么承诺,这让日本人恼羞成怒。同年6月3日夜,也就是张作霖率领奉军主力从北京返回沈阳的前一天,芳泽再次求见张作霖,进行最后的要挟。可张作霖根本不见他,会客室内的芳泽还听见隔壁房间的张作霖用高八度的声音大骂日本人的八辈祖宗,这终于让后者下定决心除掉张作霖。
1928年6月4日凌晨5点,张作霖的专列行至奉天西郊的皇姑屯车站,穿过京奉路与南满路交叉处的铁路桥洞时,日本关东军高级参谋河本大作启动了爆炸装置,张作霖所乘的铁甲车被炸毁。张作霖身受重伤,被送回大帅府,数小时后身亡。据说张作霖直到生命最后一刻,他的头脑还是很清楚的,他留下的最后一句话是:“赶快通知小六子(少帅张学良),把部队拉回关外,准备和小鬼子干。”张学良随即将四十万奉军全部撤回东北,日军未敢继续袭击。就这样,从绿林起家,统治东北三省近二十年,巅峰时政令行于多半个中国的奉系军阀头目张作霖结束了他复杂而传奇的一生,终年54岁。
张作霖专列被炸现场
张作霖的一生,作为封建军阀他具有落后甚至是反动的一面;作为统治者,他的多重性格特征是十分突出的;作为东北边疆大吏,他对东北的经济建设尤其是铁路建设做出了卓越的贡献,他对文化教育尤其是教育的重视与投入更是可圈可点;在对外关系上,他始终以维护民族利益为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