信阳高铁之殇:一圈打破头抢着对接,却一条也推不动(一)
信阳高铁之殇:一圈打破头抢着对接,却一条也推不动(一)
一个城市要发展,政治地位和区位优势缺一不可,但有些时期,政治地位的作用远大于区位优势。信阳却偏偏相反,在省里基本上出的所有榜单上,不是倒1就是倒2。说起要担起责任的时候,保障粮食生产、保护水资源、提升空气质量、保障土地红线,信阳都要义不容辞站到前面。但是说起分果果来,要发展经济、给定优惠政策、推介招商引资、争取重大项目,信阳就被挤得没影了。甚至于,己开工重大项目省级配套资金也是能拖就拖,能拖一年就拖一年。
说起区位优势,信阳连南贯北,承东启西,自认第二,估计在省内郑州也只能陪着当第二。但是放下中国地图,打开河南地图,信阳就成了边境。结果呢,郑州高铁米字都成了,信阳自京广高铁之后都快10年了,却再也没有建成一米。而且周边几个城市打破头往信阳送线路,信阳却一条也推不动。这就是赤裸裸的现实:形势比人强,徒唤奈何。
前面说信阳区位好,就得有凭有据,就算吹牛也得有得吹才行。下面就来说一说信阳在10年的高铁争取之路吧,看看信阳空有区位优势,却又是多么的无奈。
闲言少叙,话不多说。话说国家开工京广高铁之时,高铁还是稀罕物。当时全国流行的是动车,即改造既有线跑时速160的动车,性价比确实很高。当时信阳还在修建宁西铁路二线,在设计郑武高铁的时候,就在信阳东站添加了宁西铁路预留接入口。谁知道到京广高铁建设末期,既有线跑160的动车已经不吃香了,全国取消怠尽,信阳东站的预留也就没用上(但谁能想到,这个没用上的预留接口,之后居然会成了香饽饽?)。
2011年,发生了温州动车事故。铁总就把高铁动车全面降速,350高铁审批难度加大。于是又流行起250的客运专线,于是武汉就搞了一大堆250的客专。甚至为了加速沪汉蓉客运专线的审批和建设,直接促成宁西铁路合宁段从120的普速铁路改成了250的客专,变成了沪汉蓉的一部分,宁西铁路从此成了合西铁路。但是没想到的是,这个做法不断害了宁西,也坑了武汉,当武汉250客专纷纷建成的时候,它惶惑的发现,250已经过时了,全国流行的是350的米字枢纽。
与此同时,经过信阳的两大高铁,京九高铁与宁西高铁也进入争取的白热化阶段。京九高铁的主要推手是安徽,但安徽要的京九高铁和信阳要的京九高铁却完全是两码事,京九高铁中部当时有东中西三条线备选。在阜阳、九江之间,东线走合肥,中线走六安,西线走京九原线(途经信阳四县)。安徽有贵人相助,三下五除二就拿下了东线准生证,中线只能无奈落选,西线也岌岌可危,几无生理。东线又被安徽分成两段建设:北段为商合杭段,南段为合安九段。但是,这两段都遭遇了麻烦。
先说北段。北段途经河南商丘,这条线坐实了商丘枢纽,却对郑州枢纽有所削弱,尤其是当京九全线贯通之后,就形成了对郑州枢纽的一种挑战(尽管威胁并不是特别大)。但这还了得?所有的威胁都要尽可能被消灭在萌芽之下!为了郑州枢纽,也为了郑米,必须要有所行动。于是,郑阜(合)就横空出世了,同时促成鲁南高铁放弃向西对接新乡,而改为向南对接兰考。这两条高铁一南一北形成对商丘的分流,郑州到山东和长三角都不需要再经过商丘了。同时这是一个一石三鸟的好记,除了削弱了商丘枢纽,还重重打击了新乡,同时还给了宁西高铁致命一刀(这个在后面细讲)。
于是,河南方面就和安徽方面开始了漫天要价就地还钱的交锋。要商合(杭)可以,拿郑阜(合)来换吧,不然宁可不会签,大家都拖着。但是安徽当时对郑阜(合)兴趣不大,于是就这么僵持住了。但是上商合(杭)不经过郑州,河南不急,京九东线却是合肥的生命线。于是僵持了5年之后,两条高铁到底还是同时开建了。
但是塞翁失马,焉知非福。这5年时间,却给京九西线赢得了喘息之机,并重新得了生机。
好戏才刚刚开始,若知后事如何,且看下回分解。
(未完待续)
[本头条号以原创作品为主。本头条号的作品会因为内容需要引用一些其他媒体的新闻数据或资料等内容,但不会单纯的引用或转载内容。本头条号的观点仅代表作者本人意志。如需转载请先通知本人,转载需标明出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