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来所谓的魏晋风流,是这么回事,与近代“娘娘腔”是有区别的
原来所谓的魏晋风流,是这么回事,与近代“娘娘腔”是有区别的
凡是谈起魏晋时代,总是离不开一个词:风流
但这个风流并非纯粹指风流,也不是如今常识中的风度可以解析,而是当时特有的一种政治和文化现象,影响到了人们的观念和心理与行为。并形成了以阴柔美为主流的审美观,形成了所谓的魏晋风流。
而如今男人女性化,男性打扮过于精致阴柔,每天涂脂抹粉,并引以为潮流,在社会上褒贬不一,引发大量争论。议论中有人认为,近代以来盛行的“娘娘腔”,是起源于魏晋时期。
有人认为是“魏晋遗风”的锅,笔者也是能够理解的,因为闻名历史的美男子中,不仅包括了何晏、潘安、卫玠、夏侯玄等人,还名列前茅。且史料中卫玠长相似明珠美玉,还娇弱如花,被围观而死。四大美男之一的潘安,出趟门都会被围追堵截,名声更胜。
但不得不说,实质上,两者之间是有区别的
首先,魏晋之所以有如此风气,与东汉时期有一定关联,当初筛选入围官员时,容貌是占一定评分的,到了魏晋时期更为严重。没办法,当时有志仕途的人,自然需要认真修饰容貌,此事关乎事业,因为这方面达不到标准,仕途就跟着告吹了。
这也导致社会风气改变,人们谈论男子外貌,男子注重外貌,都成了一件很正常的事情,再加上人的跟风性,让男子相貌成了社会主流之一,可与文采并驾齐驱。这是原因之一,也说明了主要是环境影响,并非纯粹的人为引导。
还有一个原因,魏晋时期,当时的人并非仅喜欢阴柔美,而是喜欢美男子,在审美观中包括了阴柔美、阳刚美、中性美等等。
例如,潘安和卫玠等人,还有阴柔派代表性美男何晏,不仅有自己的一套化妆品,甚至觉得男装不够美还喜欢穿女装。他的风格以皮肤白皙,容貌阴柔为主,加上还是文坛领袖人物,对社会影响巨大,就连魏晋喜欢嗑五石散,也是出自他的引导。
这些情况都会误导,后人以为魏晋时期,所有人都喜欢阴柔美。但其实不然,一个国家美男子自然不少,不可能仅有阴柔美男,这是其一。
其二,魏晋美男子中也有嵇康这样的人物,他的爱好是打铁,史料对他的记载也是玉山、孤松、谪仙等形容词,侧面说明他是阳刚美男。除了嵇康,还有王羲之,他不仅是著名书法家,还做过将军上过战场。
你们还会觉得,魏晋只喜欢“娘娘腔”吗?其实这些例子还有不少。
根据以上所说,足以推断出,魏晋时期的审美观,只是纯粹喜欢美而已,但不拘泥于阴柔美还是阳刚美,亦或者是中性美,只是人的本性崇尚美而已。
值得一提的是,所谓爱美之心人皆有之,魏晋时期,在化妆和化妆品方面有一定的创新,其中以晓霞妆和额黄妆较为著名,引起人们便竞相效仿。
所以,近代男子喜欢女性美,与魏晋时期崇尚美是两码事。而现代娘娘腔行为,同样不是起源于魏晋,只不过是后人不争气,却把罪过推到古人,身上罢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