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清关外三陵-清永陵
满清关外三陵-清永陵
清永陵是清朝皇帝的祖陵,位于辽宁省新宾满族自治县永陵镇西北启运山脚下。世界文化遗产。
沈阳去要乘坐沈阳-新宾的客车,中途下车步行前往,往返票价100元;
抚顺市去要乘坐抚顺-新宾的客车中途下车步行前往,往返60元。 景区票价50元(不分淡/旺季)
清朝的墓葬,大多仿照明朝墓葬规制。由于这座陵墓修建的比较早,还没来得及被同化和照搬照抄,故反而保留下来不少建州女真人的建筑风格。
如果走马观花的话,还真会漏掉绝大部分旅游体验。比如:清永陵的《四最》《九特》《十不全》。
《四最》:
辈份最大、形制最简、碑楼最多、宝顶最小。
《九特》:
栅栏门、四祖碑亭、石雕坐龙、彩陶龙壁、砖砌燎炉、单墙方城、单檐城门、日月鸱吻、君臣共陵。
——以上诸条我用最简洁\最全面的图文呈现给大家:
正红门
正红门(栅栏门)
正红门陵寝的第一道门户,也叫栅栏门,俗称前宫门。三 间,每间有两扇对开木制栅档门,颇具满族粗先的生活特点:依山傍水、联栅为城的古老生活习俗。长达数千年的部落生活,使满族的祖先们具有了强烈的疆土意识。
栅栏门是永陵《九特》之一。
四碑亭
过了栅栏门,呈现并排四座神功圣德碑亭,按中长次幼、左老右少的位序依次为肇、兴、景、显四祖碑亭。一个陵园,并立四祖碑亭皇帝碑亭,是永陵《九特》之二。
碑楼最多也是清永陵《四最》之一。
神功圣德碑
每个碑亭中都有一个对应的神功圣德碑,碑文用汉、满、蒙文凿制,分别杜撰了努尔哈赤各位先祖的丰功伟绩。
除了爱新觉罗子孙和清史专家,恐泊我等俗人大多对此不感兴趣。。
四碑大同小异,只上一尊代表了。
坐龙(狗龙)
四碑亭边石分别雕刻着十六只坐龙,原型是坐着的狗,满族人崇敬狗和乌鸦,都是救过努尔哈赤的恩人。沈阳市大东区北海街合作街一带,城市改造前叫《老瓜堡》,面积非常大;在沈阳东陵的东山上,有《义犬救主雕像》。
坐龙是永陵《九特》之三。
启运门
所有陵园,左为君门,右为臣门,正中为神门。正中间的神门和神道是驾崩后的皇帝尸棺才可以走的,平日不开。
陶土五彩云龙
启运门两侧袖墙上各有前后对称的五彩云龙袖壁两座。与其它通常采用的琉璃团龙不同,这些陶制砖经过三百年也未曾风化,为艺术珍品。泥制雕塑彩陶“龙壁”为明清帝王陵中仅见。是永陵《九特》之四。
单檐城门
远处不说,单就关外三陵的方城城门,只有清永陵是单檐城门,谓永陵《九特》之五。
所谓奇特,个人感觉并非什么标新立异,还是当时实力不允许的缘故。
清永陵比较袖珍,《形制最简》即为四最之二。
齐班祝版房现为墓主人蜡像馆,介绍了六位君臣的生平。
砖砌燎炉
清永陵的燓帛炉是砖砌的。
是永陵《九特》之六。
方城
方城以启运殿为主题,左右两厢分别置东西配殿。启运殿高筑于长方形的月台之上,为单檐歇山式,陵墙壁为单墙,
是永陵《九特》之七。
启运殿
启运殿是陵寝中的主体建筑,是清朝皇帝谒陵举行诣陵大典和平时祭祀的殿堂
“日”、“月”龙吻
启运殿屋脊上的龙形鸱吻,东西龙吻侧面的把上还镂空雕刻了分别有“日”、“月”字符。解说词上说是“日月同辉”的意思,史学上有把大明朝的“明”分开,寓意着大破明朝。
此谓永陵《九特》之八。
由于当时拍照古建,惯例只带超广角镜头,日月龙吻拍的不清,请参照下图我后来拍的沈阳故宫隆恩殿屋脊上的日月龙吻。
启运殿堂内设暖阁、宝床、宝座和神位。
清帝东巡永陵祭祖一览表:
后辈康熙(两次)、乾隆(四次)、嘉 庆(两次)、道光(一次)东巡祭拜,往返最长191天。
宝城
宝城就是埋葬努尔哈赤四位先祖皇帝和叔父、伯父的六个坟冢(其中一个是衣冠冢)。
宝城分上下两层,上面埋葬的是努尔哈赤四位先祖(肇、兴、景、显)皇帝,台下埋着努尔哈赤的叔父、伯父。
君臣共陵,是永陵《九特》之九。
前几次去看到的只有五个坟头,最后一次才弄明白了,特意做了一个示意图:
清永陵四最之三,《宝顶最小》
走上宝城的上一层,神树后中间努尔哈赤祖父景祖翼皇帝觉昌安墓的东北角,有一个比草帽大一圈的坟头,这就是六世祖肇祖原皇帝孟特穆的衣冠冢。可谓中华史上最小的皇帝宝顶了。
清永陵四最之四:《辈份最大》
即谓“祖陵”,这个“最”,就有点多余了,有拼“四”之嫌。
清永陵《十缺》:
一缺石象生,二缺华表,三缺石牌坊,四缺神道碑,五缺方城角楼,六缺陵寝门,七缺石五供,八缺大明楼,九缺哑巴院,十缺大地宫。
至于这里所谓的《十缺》吗……老夫觉得这是景区或是当地文宣有点自我加戏了,一个个毫无建树的部落小头目被得势子孙追封为“皇帝”,本身就有一人得道鸡犬升天的德不配位。还真把这几个乡亲都当千古一帝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