为什么《战狼2》的票房那么高?
为什么《战狼2》的票房那么高?
《战狼2》的高票房已经尘埃落定了,各方大为满意,估计连有关部门也会比较满意。
一直在思考一个问题,《战狼2》这么高的票房说明了什么问题,仅仅是因为电影比较好看吗,可能不仅仅是这一点,而是这电影背后表达的情怀。
拆迁一直是个社会性的难题,一直是双方博弈的结果,城镇化的进程总是导致房坚强的事层出不穷,曾经也有一个新闻说马路中间因为房子一直协商不成没办法拆迁,结果导致车辆行至此处总会堵塞,由于这个房子受到各方面关注的目光,估计没办法采取强硬的姿态,而更多的在拆迁过程中产生的各种不公平和强制性的拆迁。
死亡、强拆、上访、冷暴力,受众和围观的人都开始麻木了,面对房坚强,有人叫好,有人鄙视,没有历经过的只能当个观客而已,个人的力量永远是渺小的。
战狼2一开始就来了个英雄房屋拆迁记,而且拆迁的人手中竟然有枪?更是公开威胁,冷锋则毫不客气的一记重脚,上不上西天不知道,估计上不了也半条命下地狱了,这一记脚却让无数同志心中出了一口怨气,毕竟怨气积累太久对身体不好,那怕这种怨气只是看的文艺作品,只是自己意淫下却改变不了任何实质的发泄。
第二,个人英雄主义。
我们一直强调集体主义,但是历史一直证明集体主义在某些方面干出来的事实在不怎么样,如《乌合之众》中介绍的一样,很多时候集休主义达成的期望和盲目搞不定就是一场灾难,法国大革命中一拨一拨的运动折腾下去,却是自己把自己送上了断头台,砍头变成了常规表演节目。近代,文革这样的灾难也同样预演,虽然很多人已经忘记,但是一些零星的记忆却是有的,毕竟历经过此灾难的许多人并没有逝去,《夹边沟记事》及《寻找家园》只是写了一个经典的地方:夹边沟而已。而掩盖在其中的历史很多估计已经被遗忘了许多,对唐宋元明清,我们总是一直演绎,面对最近的历史好像已经习惯了集体失声,
看美国大片,发现一个重要点就是大谈个人英雄主义,毕竟从美国开拓疆土到立国,总是一小部分的精英分子或称之为英雄奔跑在前方,托马斯·杰斐逊几乎独立起草了《美国独立宣言》,当然真正通过则是在各州代表的沟通交流之下,在一个房屋中由少数精英分子完成的。
美国的西部大开发总是被津津乐道,个人英雄主义的气味总是经年不散,毕竟广袤的西部呼唤着个人英雄去开拓,虽然这样的英雄现实中多数比较悲惨,毕竟天大地大,人性的恶劣会被无限放大。
现实如此,而影视作品则是对于个人英雄主义总是大张泼墨,《第一滴血》中打不死的小强兰博,其实只不过是退伍军人与当地警察的一点小冲突导致的问题,结果变成了兰博一个人的英雄主义秀,还且还连着秀了五场,电影公司赚钱,观众看得也很开心。
英雄嘛,英雄就是不畏强权,那怕是面对国家警察系统,只要自己在理论上站得住脚,毕竟兰博才开始可没干坏事,只不过是四处流浪了一下而已。
个人英雄主义在美国电影中占的比例相对还是多的,《独立日》、《星球大战》、《美国队长》等等,无不是突出了个人的英雄主义,这也是比较符合美国自身的逻辑和价值观。
中国一直习惯把感谢某某TV,感谢其他人,最后才轮到感谢自己,个人总是放在卑微的角落,当美国梦在三十年代被提出来以后,世世代代的美国人都深信不疑,要通过个人努力不懈的奋斗就能锋利好的生活。而中国梦却是2012年正式提出,虽然提出的基础是民族奋斗的概念,个人理解却是包含了个人的奋斗,毕竟民族是由无数个体所组成的。
随着开放的进一步扩大,独立、民主、自由的理念开始深入人民,但却没有一个很好的艺术体验形式,而军人一直作为历史上比较强硬的硬汉形象,更能深放的诠释这样的英雄主义,所以当战狼2中的冷锋以一已之力面对强权之时,女性会为之拜倒,男性更能荷尔蒙上升,比较相对于国外的那些英雄,本民族的更有代入感和自豪感的体验。
第三,国家实力的展示
《拯救大兵瑞恩》、《爱国者》、《变形金刚》、《独立日》等这些题材的美国电影,无不是一个方面展示了美国的实力,再弱小的个体国家都不会忘记,所以才会有一群人为了一个人奔波,主要目的还是为了一个家庭已经为国家牺牲了几个孩子,不能再让母亲伤心。
《变形金刚》、《独立日》中虽然英雄主义依旧,但是没有国家实力的支撑还是白搭,关键时候还是实力的强弱体现。
面对外星人的入侵,总不能拿着木棍去和人家拼命吧,别老想着《世界大战》中地球上的细菌可以终结那些外星人,这样的桥段玩多了,外星人可以学会在入侵地球前好好的调研一下,人类不可怕,细菌太可怕,那入侵前是不是大家都做好防护,身上多洒点杀毒剂呢。
《战狼2》可以说是前无古人的延期两次,延期一次可以说是市场说了算,那再次延期估计不仅仅是市场说了算了。
因为从来没有哪一部电影是由民间资本拍摄,并展示国家实力的,随着中国航母的下海,中国对于海洋力量从普通到重视,走过的这一段路程来说,不可谓比较曲折的。
中国的经济实力已经名列大国之列,但是相应的宣传却是没有跟上,而《战狼2》算是一场及时雨,在中国经济腾飞之际,更要对外展示国家的力量,最起码,按我们说的,有关部门很满意这样的作品。
大国小民的心态国人已经溶入太久,久到估计忘记自己的国家有多强大,而这样的心态并不是一时一刻就能调整过来,需要不断的进行宣传,不断的进行宣导。
什么时候,国人在大街上看到外国人不会大惊小怪,外国人不会弄点小生意,美其名曰帮忙代报案找选择的物品,外国人不会夸耀自己凭着肤色就可能在中国泡无数MM的时候,我们才能真正说这种大国小民的心态才真正扭转过来。
国家宣传估计会有人放话说太吹牛了,但是由民间资本主导的,这样的可信度、感受度会更深入,所以要不要照顾同志的反感程度,估计多延期几次也是没有问题的。
《未来简史》介绍了两种自我:体验自我和叙事自我。
体验自我并没有记忆能力,也不会说故事,而且当我们要做重大决定的时候,也不会去问它有何想法。叙事自我才是最终讲故事做决定的,但叙事自我要对我们的体验下判断时,并不会在意时间持续多长,只会采用“峰终定律”,也就是只记得高峰和终点这两者,再平均作为整个体验的价值。
叙事自我有一把锋利的剪刀、一支黑色的粗马克笔,一一审查着我们的体验。至少有某些令人恐惧不悦的时刻就这样被删减或抹去,最后整理出一个有欢乐结尾的故事,归档备存。
所以大家最终只记住了战狼最激动人心的场景,看到结尾估计多数人是热泪盈框,前面拆迁那断已经被忽略掉了。
我们看到我们想看到的,感觉我们想感觉的,然后归档结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