贺老总的外甥向轩,7岁打仗,9岁长征,55年授中校军衔,今年93岁
贺老总的外甥向轩,7岁打仗,9岁长征,55年授中校军衔,今年93岁
话说,1979年,时为中央军委委员、兼任南京军区第一政治委员的廖汉生将军去成都视察工作,意外地遇上了自己的一位老部下——时任成都西城区人武部副部长的向轩。
两人是1955年授军衔后的再次相见。
在1955年,廖汉生被授予中将军衔;向轩被授予中校军衔。
不过,在1960年,向轩又晋升上校军衔。
但向轩这时担任成都西城区人武部副部长,仅仅享受16级待遇,相当于少校。
廖汉生非常不解,有些不平,要帮向轩向有关部门反映。
向轩制止了他,笑着说:“全军像我这样的人不在少数,如果我通过走路子来提高待遇,那别人怎么办?要站在别人的角度看自己,这样才能看得清自己。”
廖汉生听了,敬佩不已,点头称是。
廖汉生之所以如此敬佩,除了向轩以上校军衔享少校待遇,主要还有一个原因——向轩的身份非常特殊。
向轩的身份有两个特殊之处。
一、他是贺龙元帅的外甥。
二、他是经中国解放军总政治部确定,中国最小年龄参军的红军。
说起小红军,很多人印象深刻的是1933年时,由16岁的少共兴国县委书记萧华倡议并创建起来的“少共国际师”。
少共国际师平均年龄约18岁,最小的年仅14岁,许多人还没有枪高,但能打硬仗。1934年,17岁的萧华为师政治委员,率领这支年轻的队伍投入反“围剿”激战。甚至在广昌驿前高虎脑战斗中,手持大刀、长矛与国民党军展开白刃格斗。这支队伍里,后来一共走出了23名开国将军。
但少共国际师里面的战士,年龄都比向轩大得多!
向轩参军时,只有7岁。
有人甚至开玩笑说,向轩在娘胎里就闹革命了。
为什么这么说呢?
大家都知道,贺龙元帅一家,忠烈满门,家族中出了109位烈士!
这些烈士中,也包括了他的姐姐贺英、五妹贺满姑。
向轩就是贺龙元帅五妹“湘西双枪女英雄”贺满姑的儿子。
向轩是1926年3月出生的,但在1925年冬天,他的母亲贺满姑就率领游击队在山上打游击了。
推算一下,向轩在可不就在娘胎里由母亲带着闹革命了?
1928年,贺满姑带领后方游击队掩护伤病员转移,在永胜县段家台遭到桑植县罗裕地主团防武装袭击,不幸被捕。
当时的向轩才3岁,跟随母亲被关进大牢。
敌人叫嚷着不许贺满姑过八月十五中秋,在该年农历八月十四将她残忍地肢解。
大姨贺英设法买通了监狱看守,总算把向轩救了出来。
向轩喊大姨为妈妈,跟着大姨习武,三四岁就能打手枪。
插一句,贺英就是电影《洪湖赤卫队》里面女英雄韩英的原型。
1933年农历初夏,驻在鹤峰太平镇洞家湾的贺英游击队遭到了敌人的袭击,部队被打散,贺英本人身中两枪,知道自己快不行了,就把自己的小手枪交给向轩,嘱咐他“找大舅(贺龙),找红军报仇”。
向轩接过小手枪,一边还击,一边往山上跑。
混战中,向轩右腿脚脖子处中弹,但仗着地形熟,年纪又小,不大引人注意,最终逃了出来,拖着伤腿,咬着牙走,一直走到湖北鹤峰县麻水,找到了贺龙。
贺龙命令廖汉生带领红军杀了回去,替贺英等人报了仇。
但向轩在卫生部长贺彪那儿治疗了半年多,脚上枪伤才痊愈。
解放后,总政和成都军区就把向轩的军龄就从1933年4月12日算起——因为那天他拿起了枪参加了战斗,并且负了伤。
向轩伤好后,在贺龙红军司令部当勤务员、通信员,长征中跟着部队跑。
和向轩一起参加长征的还有两个小娃娃,比向轩年龄稍大。贺老总考虑到小孩子身弱力小,专门给他们三个人配了一匹马,让他们轮着骑。
但大家发现,向轩骑马的次数是最少的,有时候一整天都不骑。
贺老总手下悍将贺炳炎问他啥回事。
小向轩一副少大老成的模样,说道:“医生说了,伤腿要多活动,行军就是最好的活动,所以我能不骑就不骑。”
贺炳炎感动得摸了摸他的小脑袋,欣慰地笑了。
向轩在三个小鬼中年龄最小,但最有责任感。每当轮到他们分到一班站岗放哨,向轩都让另外两个去睡觉,自己一个人站岗。
长征过后,向轩一边当通信班长,一边学习,从陕甘宁边区小学,一直学到了延安抗大。
抗战初期,向轩任八路军120师司令部通信员,后来到八路军358旅警卫连当战士;解放战争时期,为西北野战军1纵队358旅工兵连连长。
在多次的战争中,向轩身上伤痕累累,右眼被打瞎,脖子、背、腰、屁股、膝盖、右脚面等处受伤,至今还有弹片在体内。
1957年,向轩荣获三级八一勋章,三级独立自由勋章,三级解放勋章。1988年荣获三级红星功勋荣誉奖章。
老人家在1982年12月离休,享受正师职待遇。
现在,老人家为副军职待遇,在四川省军区成都石马巷干休所安度晚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