猛将如云的115师,一共培养出3位元帅、两位大将、11位上将
猛将如云的115师,一共培养出3位元帅、两位大将、11位上将
引言:
抗日战争中,我军被分为八路军和新四军。其中八路军下辖115师、120师和129师,其中115师最受重视,战斗力最强,129师次之,120师最差。1937年8月25日,由红军第一方面军和第七十四师等部编成,林帅任师长,聂荣臻任副师长,辖第三四三、第三四四旅和独立团,共1.5万余人。
在敌后抗日根据地领导军民组织了无数次的对日战争,沉重打击了日寇的嚣张气焰,抗日八年,消灭大批日军和伪军共计50余万人。对日战争的首秀平型关大捷就是出自115师之手。后来的东北野战军和华北野战军都是115师发展起来的,华东野战军的一半也是115师的老部队。
115师参加了平型关大捷、广阳战斗、汾离公路三战三捷、陆房突围、梁山战斗、温塘战斗、町店战斗等多次战斗,其中和其他部队一起参加的百团大战规模最大,意义最为深远。
115师作为一支能征善战的军队,部队里面自然少不了杰出的军事将领。1955年授衔,115师走出的将帅是最多的。一共培养了3位元帅,2位大将,11位上将。对比一下,129师一共培养了2位元帅,两位大将,八位上将;120师只有一位元帅,就是贺老总,一位大将,八位上将。115师曾经担任该师的师长旅长,团长级别的人物,在1955年都被授予元帅,大将,上将等军衔。
120师一共培养了三位元帅
分别是林元帅、聂荣臻元帅和罗荣桓元帅。林帅是我人民军队将领当中和粟裕大将双雄并峙的一代战神,作为115的正师长,55授衔是成为仅次于朱老总和彭德怀元帅的元帅,稳坐第三把交椅。解放战争开始后,从苏联归国的林帅被委以重任,夺取了东三省这块战略要地,取得了辽沈战役的辉煌胜利,消灭了老蒋的两个王牌军。
林帅带领四野挥师入关,有点像当年清朝入关。东北野战军和华北军区的军队一起参与了平津战役,解放了北京和天津。林帅带领四野继续南下,消灭了国军小诸葛白崇禧的军队。最后解放了海南岛,1955年林帅被授予元帅当之无愧。
聂荣臻元帅是115师副师长,后担任政委,虽然比林帅大八岁,但是和林帅比差了点。聂帅解放战争时期也担任过华北野战军司令员,我军的元帅大都担任过野战军司令员,比如彭老总担任过一野司令员,林帅是四野司令员,陈老总是三野司令员,刘帅是二野司令员。聂帅为首任北京市长,也负责了开国大阅兵的总指挥工作,后担任过我军总参谋长。领导了我国两弹一星的工作,1955年被授予元帅军衔。
罗荣桓元帅在115师里担任政治部主任,和陈光率部挺进山东,创建山东抗日根据地,担任过山东军区司令员。罗荣桓元帅担任过四野的政委,被毛爷爷称为军政双优的人才,受到了毛爷爷的格外垂青。虽然罗帅的战功不耀眼,但是1955年依然被评为元帅。
两位大将
徐海东大将,担任115师344旅旅长,后率部开赴华中,任新四军江北副总指挥。徐海东大将的主要贡献是在土地革命战争时期,准确地讲是在红军长征时期,战功卓著,在关键时刻挽救了红一方面军,为红一方面就提供了大量补给。虽然1940年以后,徐海东将军一直担任闲职。但是其凭借在长征时期的巨大贡献,在55年授衔时特意被毛爷爷评为开国第二大将军。
黄克诚大将,担任344旅政委,参加过北伐战争。抗战胜利后,进入东北,创建了西满根据地,任西满军区司令员,东北野战军第二兵团政委。解放后任天津市委书记,总后勤部长的职务,55年授衔被评为大将。
11位上将
而在57位开国上将中也有11位上将,也是走出上将最多军队,大都是团一级的将领,曾经在115师任旅长,团长,政委,参谋长等职位。115师343旅参谋长陈士渠、685团团长杨得志,长征时期强渡大渡河,686团团长李天佑,平型关大捷负责突击,林帅麾下少见的悍将,这三位在1955年授衔时是上将;以及685团政治处主任邓华,抗美援朝时期是仅次于彭老总的第一副司令员,688团政委刘震,686团副团长杨勇,我军“三杨”之一,343旅政委萧华和陈光一起指挥广阳伏击战,击毙、击伤日军1000余人。
邓华、刘震、杨勇和萧华这四位也是上将。343旅政治部组织科长唐亮,688团副团长韩先楚,被称为“旋风司令”,解放海南岛第一功臣,独立团副团长黄永胜,擅长大兵团作战,独立团团长杨成武,飞夺泸定桥,这四位也是上将。
总的来讲,115师一共走出了3位元帅、两位大将和11位上将,这是抗日战争时期三个师和新四军,培养出高级将领最多的军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