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成都小吃"三大炮"
很多人都不知道的成都小吃"三大炮"
成都美食一直是很多吃货心中独一无二的存在,很多热门的小吃店铺也遍布城市的大街小巷。每次还没看见店铺就已经提前被那飘散出来的香味所吸引,今天就来介绍一下成都的一款经典小吃"三大炮"来看看究竟是怎么做的和一些历史故事。
三大炮
三大炮是著名的四川地区传统特色小吃,主要由糯米制成,由于在抛扔糯米团时,三大炮如"弹丸"一样,发出"当、当、当"的响声,分为"铁炮","火炮","枪炮",故名总称"三大炮"。
吃时配以"老荫茶",别有风味。三大炮有香甜可口、不腻不粘又化渣的特点,且价廉物美。三大炮的主要食材为糯米、红糖、芝麻、黄豆,口味香甜。三大炮非凉食,卖时将舂好的半成品糍粑装入锅中至火炉上以微火保温,吃时现做。
三大炮是糯米制作的一种美食,也是旧时"赶花会"时才有的一种"糍粑"的特殊售卖形式。因每份(盘)只有三坨,而且是现在热锅盆中抓出一大坨糍粑分为三小坨后,现分现用力摔向案板中央。
由于案板一边放有钢碟,因击打案板而震动时发出金属响声,只听见"砰砰砰"三声,三坨糍粑早已飞向对面斜靠的竹簸上滚入下面装满芝麻粉、黄豆粉的竹簸中,另一人将三坨糍粑捡入盘中(此时糍粑已自然地裹上了一层粉末),再浇上浓汁,送于食客手中。
三大炮在成都的旅游景点基本上都会有如锦里,文殊院,宽窄巷子等知名巷口。三大炮吸引游客的方法是弄出很大声响,让人觉得有趣有料的制作过程,忍不住驻足观看。
当你专注于闻声而去的时候,三团糯米团就已经做好了,如果不是捕捉细节,很少有人看得清制作过程。做好的糯米团会借助弹力向对面斜放的竹碗中落下,掺杂着黄豆粉,芝麻粉香味,撒一些酱汁,多汁美味的三大炮就做好了!逛景点的时候人手一碗,也算吃过成都的特色小吃了!
其实懂的人都知道,三大炮其实就是糯米团子,当地还有一种名称叫做糯米糍粑,和红糖糍粑的味道相似,多了芝麻粉和黄豆粉的口感会增加一点糯香的气味,球状的丸子可能会比长条的红糖糍粑看起来更有食欲,巷口吆喝着10元一碗,游客疯抢着一哄而上。
不过在当地人眼中,还是红糖糍粑更对味,毕竟没有了街头和巷口那些游客的捧场和炒作,安安心心吃上才是正事。这些其实就是对外来者来说比较新颖,像那些老成都的人对这些东西都没有什么感觉了,早已经见怪不怪了,平平淡淡才是真。但是三大炮算是一种甜食,所以就不像其他小吃那么热门,可以说其实知道三大炮的人并不是很多。
其实三大炮的故事也算很有趣的,下面小编来给你们讲讲,康熙皇帝喜欢微服出宫,了解民情。这一天皇上带着三德子就悄悄溜出宫了,他们在路上看见一家店很火热但是乍眼一看发现是元宵店但是现在也没有到元宵节呀,他们也跟着进去叫了两碗,后面了解过后才知道他们老两口是为了来京城找已经两三年没有音讯的儿子,短暂的寒暄之后就看见街边一个长须瞎子,朝过往人群大声吆喝:“算命了!算命了!免费算命!”
康熙一听免费算命,来了兴趣,正要朝瞎子走过去,没想到瞎子主动开口了:“二位爷,算一卦?”三德子纳闷了,问道:“你怎知我们是两位?”瞎子笑道:“这个……我眼瞎但听觉灵敏,既然会算命,难道算不出两位是想来我这里算卦?”瞎子说完,不等康熙开口,脸上露出了惊慌的神色:“两位爷状态很不好啊,刚才食用了何物?”康熙微微一笑:“刚才吃了代表团团圆圆的元宵。”瞎子连连摇头,叹了三声。康熙问他叹气为何意,瞎子说:“元宵岂能乱吃?元宵是‘元消’的谐音,代表元气消散,一个人元气消散了还能活命么?你再想想,吃元宵时一口咬下去,里面的东西是不是像肠子一样流出来?正是开膛破肚之意啊!况且元宵为白色,白色代表丧事,大凶!大凶啊!”后来康熙回到皇宫后就一直闷闷不乐,后来三德子也找到了元宵店的儿子把他带回去后跟他们说了这个情况,然后老人的儿子说这根本就不是真的皇上是被瞎子蒙骗了并说他的叔父是一个道士有办法解决,然后三德子带他回了皇宫。然后那个道士做好仪式后,道长取出坛中一颗鸡蛋大的白色丸子,使劲往大鼓上一砸,鼓“咚”地一声响了,康熙被吓了一大跳,道长大吼一声:“迎吉避凶!”后面分别又砸了两颗并喊道"迎吉避凶","多福多寿"然后对皇上说这是聚元丹,上面的黄粉意思就是黄袍加身,康熙听了很开心当场就吃完了,第二天康熙果然身体好多了想去寻找那位道士,后来了解那位道士是巴蜀人士已经回去了。后来他们家后人中有聪明的,将“聚元丹”做出来卖,为了吸引顾客,鼓被击三次时声音越洪亮越好,遂改名为“三大炮”,至今还是成都的名小吃呢!
作为一名爱美食的吃货,你更喜欢红糖糍粑还是三大炮?还有什么你认为值得品尝的成都风味?欢迎讨论留下你的看法,和我们一起发现更多真正的美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