澳门儒商马万祺
澳门儒商马万祺
马万祺出生于1919年10月,广东广州人。年轻时就开始从商,1938年日军侵占广州,马万祺从广州迁往香港,最后移居澳门。五十年代,西方列强围堵中国,他积极协助澳门国营机构转运战略物资支持解放海南与广西,并且推动澳门工商界人士回祖国参加各类工业建设。在此期间,他与周恩来、朱德、董必武、叶剑英、何香凝、廖承志等中共和民主党派领导人都有交往。
早在澳门即将回归的动议之前,葡萄牙政府在与中国政府的谈判中提出,多年来葡方在澳门没有驻军,中方也不能驻军。当时中方一位谈判人员认同葡方这一意见。马万祺获悉这一消息后,立即向新华社澳门分社(即现中央人民政府驻澳门联络办公室)负责人表达强烈意见,请即向中央反映。
他提出,澳门驻军对维护国家的主权、统一、领土完整和人民的安全有着重大的意义,对巩固和维护澳门社会秩序十分必要。当中央接到马万祺对澳门必须驻军的意见后,经过一段时间详细研究,新华社澳门分社便转知马万祺,中央同意马老意见,一定在澳门驻军,请放心。事后证明,中央驻军澳门的决策与马万祺的看法是相同的。
后来马万祺在接受采访时深有感触地说,澳门回归前,治安状况很不好,社会上常有打打杀杀、绑架的事情发生,很多有钱人不敢在澳门逗留,有条件的家庭纷纷把子女送到国外读书。澳门回归以后,治安好了很多,整个社会环境平静、安宁,这一方面得益于中央政府的支持、特区政府的努力、当地群众的合力,更重要的是驻澳部队起了威慑作用。
在改革开放之初,马万祺热心推动港澳乡亲在广东投资发展,共同建设珠江三角洲。他与何贤、霍英东等一起投巨资扩建广珠公路,同时新建四座横跨珠江支流的公路大桥,使从澳门到广州之间的交通得到改善,投资兴建国内首家中外合资宾馆中山温泉宾馆和中外合资酒店佛山旋宫酒店。其后,他与冯景禧、何贤和旅港南海商会捐资350万港元复办南海中学,独资捐建南海医院门诊大楼,捐资380万港元建造佛山市文化中心,捐资复办元甲小学。
马万祺常说:财富得之于社会,要应用于社会。因此,他在家乡和内地进行了大量的捐赠。他向家乡南海县和内地的捐赠项目很多,涉及教育、体育、医疗、文化等多个方面。上世纪90年代,巢湖边上的一个小渔村被大水吞没。马万祺获悉此事后,和其他澳门爱国人士向这个小渔村伸出援助之手,他们捐资200余万元给这个小渔村重建家园。这个小渔村重建后被命名为“澳门新村”。
1991年华东水灾,他向灾区捐赠港币100万元,在国家有危难时他从不吝于出手。虽然身在澳门,但是对祖国,马万祺总是以拳拳之心、赤诚之情相追随。
马万祺先生,于2014年5月26日18时在北京逝世,享年95岁,遗体将运回澳门安葬。