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2岁女子安乐死全过程:从清醒到结束仅4分钟,一句遗言令人泪目
52岁女子安乐死全过程:从清醒到结束仅4分钟,一句遗言令人泪目
“我想要结束自己的痛苦,我很幸福,别为我难过...”
2018年11月,瑞士某医疗机构,52岁的小岛美奈选择了安乐死,用四分钟结束了自己的生命。
她亲手打开通向死亡的开关,维护生命最后的尊严,临终遗言更是令人泪目。
那么,是什么让她选择了安乐死呢?她的临终遗言又是什么呢?
安乐死的前夕
2018年11月,阳光透过医院的玻璃窗洒进病房,照亮了洁白的床单和墙壁。
病房里安静得能听见时钟滴答的声音,空气中弥漫着淡淡的消毒水味道。
小岛美奈静静地躺在病床上,面容平和,嘴角挂着淡淡的微笑。
护士们正在有条不理地准备各项设备,检查仪器的运转情况,一台摄像机被架设在床尾,这是瑞士安乐死法律规定的必要程序。
医生拿着文件夹走进病房,轻声向小岛美奈和她的姐姐们问好。
“您确定要继续这个决定吗?”医生认真地看着小岛美奈的眼睛,“现在改变主意还来得及”。
小岛美奈轻轻点头以作回答,她的目光坚定而平静,她已经经过了两天的考虑期,内心早已对即将到来的事情做好准备。
姐姐们坐在病床边,紧紧握着妹妹的手,泪水在她们眼眶中打转,却努力保持着镇定。
房间里回荡着轻微的抽泣声,但没有人试图改变这个决定,她们尊重妹妹的选择。
护士递来最后的文件,小岛美奈在姐姐们的搀扶下,缓缓在同意书上签下自己的名字。
笔尖在纸上划过的沙沙声,仿佛是生命长河中最后的波纹。
阳光依然温柔地洒在病房里,窗外的树叶随风轻轻摇曳,小岛美奈环顾四周,目光扫过每一个在场的人。
她的脸上浮现出释然的表情,仿佛卸下了长期的重担,这一刻,痛苦和煎熬都将随风而逝,留下的只有平静与安宁。
医护人员开始为小岛美奈的安乐死做最后的准备工作,仪器发出规律的声响,房间里的气氛庄重而温和,每个人都在用最大的温柔和敬意,陪伴这位勇敢的生命走完最后的旅程。
这不是一个悲伤的告别,而是对生命的尊重,对自由的选择。
可当时的小岛美奈才只有52岁,人生也才过半,她为何要选择安乐死呢?就算身患重病,她身边也还有亲人陪伴,是什么让她做了这个决定呢?
孤独自在的前半生
要理解小岛美奈的选择,或许要从她的人生经历说起,她的生命轨迹从一开始就充满了坎坷与考验,这些经历也许塑造了她面对生死的独特态度。
1966年,小岛美奈出生在日本一个普通的家庭,童年时期,父母的离异给她幼小的心灵留下了深深的伤痕。
在父母离异后,没有人愿意抚养他,她只好与两个姐姐相依为命,共同面对生活的艰辛。
尽管家庭条件艰苦,但小岛美奈从小就表现出超乎寻常的坚强和懂事。
她不仅主动承担家务,更是在学业上刻苦用功,凭借优异的成绩,她获得了前往韩国首尔大学深造的机会。
在异国求学期间,她克服语言障碍,专注学习幼儿教育专业,同时也掌握了流利的韩语。
大学毕业后,小岛美奈来到东京发展,凭借出色的语言能力,她成为一名韩语翻译。
工作中,她表现出极强的专业素养,获得了同事和上司的一致好评。
随着工作经验的积累,她的事业蒸蒸日上,收入也越来越可观。
然而,在45岁那年,小岛美奈的生活出现了转折。
她开始感觉身体有些异常,拿轻物都觉得吃力,走路时也会莫名摔倒。
这些变化让她开始思考人生的意义,前半生追逐名利、金钱的人生是否是她真的所需要的?
一次偶然的机会,她在街头看到一个无助的孩子,这让她想起了自己的童年。
经过深思熟虑,小岛美奈做出了一个令人意外的决定:辞去收入丰厚的翻译工作,转而到福利院工作。
在福利院里,小岛美奈负责照顾残障儿童,她用温柔的态度和专业的知识,帮助这些特殊的孩子们适应生活,建立自信。
每当看到孩子们脸上绽放的笑容,她都感到无比欣慰,这份工作虽然辛苦,却给她带来了前所未有的满足感。
然而,工作上的改变并没有让她身体上的病症得到好转,反而越来越重。
但小岛美奈都没有当回事,直到49岁的一天,她晕倒在办公室,她这才意识到自己的身体出现了大问题。
突然患病,遭受折磨
小岛美奈很早便意识到了身体的异常,起初她总是无法端稳咖啡杯,手部不自主地颤抖。
随后走路时也开始摇摇晃晃,经常在平地上失去平衡,她把这些症状归咎于工作疲劳,直到有一天在办公室突然摔倒,头部受伤流血,同事们不顾她的推辞,坚持送她去医院检查。
经过一连串复杂的检查后,医生神情凝重地告诉她,她患上了一种名为“多系统萎缩症”的神经退化性疾病。
这种病症会导致中枢神经系统逐步退化,患者的身体机能将不断衰退,最终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病情发展的速度远超预期,确诊后短短半年内,小岛美奈就不得不放弃深爱的工作。
她的身体状况急剧恶化,从最初仅仅是手部不稳,到后来连站立行走都成了难题。
渐渐地,她的视力开始模糊,连最亲近的姐姐们的面容都看不真切,说话也变得含糊不清。
为了照顾自己,小岛美奈只好搬到姐姐家,她的生活也因为突如其来的病情而发生了翻天覆地的变化。
曾经独立自主的她,现在连最基本的日常起居都需要他人协助,两位姐姐心疼妹妹,放下自己的生活,轮流照顾她。
然而这份无微不至的关怀,却让小岛美奈倍感压力。
她已经在内心接受了自己的命运,只想静静地等待生命的终点,但又不忍心辜负姐姐们的期望,只能强撑着配合治疗。
最令人绝望的是,在身体逐渐失去功能的过程中,她的意识始终保持清醒。
她能清晰地感受到自己的身体在一点点背叛自己,却无能为力。
每一次呼吸都变得艰难,仿佛与死神在进行一场漫长的拉锯战。
到2018年初,病情进一步恶化,频繁的呼吸困难迫使她不得不依赖呼吸机维持生命。
这让她从最初的信心满满,逐渐变成了顺其自然,她不再对未来抱有希望,甚至一心求死。
但两个姐姐的爱与照顾,让她无法说出内心的真实想法,直到那一天......
决定安乐死
2018年的中旬,小岛美奈因为身体原因,不得不去医院接受治疗,在这里,她遇见了一位同样患病的病友。
病友躺在病床上,全身插满管子,只能依靠呼吸机维持生命。
这一幕深深刺痛了小岛的心,她看到了自己未来可能的样子,那一刻,她开始认真思考自己的未来,是否要这样活下去。
答案是否定的,她从小便独立,不想依赖他人,患病之后,她更不想成为两个姐姐的负担。
于是,回到家后,小岛开始在网络上搜寻关于安乐死的信息。
她发现日本并不支持安乐死,但瑞士有相关的合法机构。
经过深思熟虑,她决定向瑞士的安乐死机构提出申请。
但申请条件十分严格,需要证明患者身体承受着难以忍受的痛苦,疾病无法治愈且没有其他治疗方案。
这需要姐姐们的帮忙,可这也就意味着,她要让两个姐姐眼睁睁的看着自己去死,且没有任何挽回的余地。
但比起这些来说,毫无尊严的活着,看着自己的身体慢慢退化,这更让她无法接受。
于是,小刀鼓起勇气向两个姐姐表达了想要安乐死的想法,和她所预想的一样,姐姐们难以接受。
但小岛早有准备,她将自己从患病开始写的日记交给了两个姐姐,这上面清楚的记载了她患病以来,身体上的所有变化。
在阅读了妹妹的日记,了解到她每天承受的痛苦,加上这些年来亲眼目睹妹妹的病情变化,两个姐姐渐渐理解了妹妹的选择。
2018年11月,三姐妹联系上了瑞士的安乐死机构。
小岛颤抖着填写申请表,写下“希望在还能保持自我时选择安乐死”的请求。
12月,申请获得通过,三人踏上了前往瑞士的航程。
抵达瑞士后,负责医生再次确认小岛的意愿,尽管面部肌肉已经萎缩,但小岛仍然露出了坚定的微笑。
在最后的两天里,姐姐们寸步不离地陪伴着妹妹,回忆童年趣事,倾诉心里话,希望她能改变主意。
临别前夜,姐姐们含泪为妹妹沐浴,准备了一顿丰盛的晚餐。
她们表示愿意照顾妹妹一辈子,希望以此来让妹妹回心转意,但小岛始终坚持自己的选择。
她不愿意成为姐姐们的负担,更不想以失去尊严的方式结束生命,她和姐姐们说道,“我想要结束我的痛苦”。
这个决定,是她在清醒时做出的选择,也是对自己生命最后的掌控。
再三确定之后,医生开始着手为小岛美奈的安乐死做准备。
从清醒到死亡的四分钟
经过最后的评估和两天的考虑期后,小岛美奈坚定地选择了安乐死,按照规定,整个过程需要全程录像记录,并提交给警方存档。
工作人员详细向小岛说明了安乐死的每个步骤。
在签署最后的确认书时,小岛的手虽然颤抖,但字迹中透露着坚定。
工作人员特别强调,如果在清醒时改变主意,随时可以关闭输液开关。
房间里弥漫着沉重的气氛,姐姐们强忍泪水陪伴在妹妹身边。
当药物注入点滴瓶后,小岛轻轻打开了开关,她用微弱但温暖的声音向姐姐们道谢,“谢谢你们,我真的很幸福......”
随着药物缓缓注入体内,她的语速逐渐变慢,声音越来越轻。
姐姐们轻抚着她的头发,用温柔的话语安慰着她。
短短四分钟后,小岛安详地闭上了眼睛,永远离开了这个世界。
医生确认死亡后,姐姐们才终于放声痛哭,将所有的不舍与悲伤倾泻而出。
由于日本不承认安乐死,小岛的遗体无法运回故乡,按照她生前的意愿,骨灰被撒在了瑞士一条宁静的河道旁。
虽然小岛美奈结束了痛苦,但人们对于安乐死的争议却从未停止过。
支持安乐死的人,认为这是对生命尊严最后的守护,当疾病已让身体与精神饱受折磨,让患者以平和、有尊严的方式告别,是对人权的尊重。
但也有人强烈反对,担忧一旦安乐死合法化,可能会被别有用心者利用,甚至出现“被安乐死”的悲剧。
在伦理与情感、道德与法律的交织碰撞中,安乐死始终是个充满争议的话题。
但无论立场如何,小岛美奈的经历都让我们看到,生命的价值不应仅以存活时长衡量,如何让生命在终结时依然保有尊严与温度,值得每个人深思。
或许未来,随着社会发展与观念进步,人们能找到更妥善的方式,在尊重生命与尊重个体意愿之间,寻得平衡之道。
参考资料:
1、直击安乐死:4分钟,全结束了……她的这段视频看哭... 澎湃新闻 2019年6月22日发布
2、一位女性微笑接受安乐死的全过程,全过程才4分钟,感动所有人 人民资讯 2021年9月13日发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