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凌晨有地震”一句谣言引发的惨案——《疯狂的小镇》
“凌晨有地震”一句谣言引发的惨案——《疯狂的小镇》


在经典倍出的八十年代,根据栈桥《凌晨有地震》改编的电影《疯狂的小镇》总长只有76分钟,但其讲述内容就算是放在21世纪的今天,也很有教育意义。
影片讲述的是玉岩镇因为一条“凌晨会有地震”的谣言,全镇小区慌乱之中,继而发生了一系列的荒诞的连锁反应。
影片中的人名都对应着他们的职业和身份。甘广播(广播员)、刘政府(小镇镇长)、李银行(银行行长)、雷大汉(治保主任)、余粮站、陈邮电、张供电……看名字就知道这个人是什么身份。


谣言的诞生
某一年暑假,百年不遇怪异的天气打破了本该宁静古朴的玉岩镇。前一天夜里电闪雷鸣,暴雨不断,第二天却烈日炎炎,仿佛要把整个小镇晒穿,于是,便有多疑的人猜测是不是要有地震发生了。
那时候没有电视,没有网络,信息传播速度慢,基本上全靠广播来传递信息,玉岩镇广播站广播员叫甘广播,是镇上有名的长舌妇,也是这次谣言的始作俑者。

由于怪异天气的出现,民众们确实对此有一些猜测,说的内容也越传越神,但大家也都只是说说而已。但传言到了甘广播的耳朵里,她经过自己加工,把这些所谓传言变成了“凌晨要地震”的谣言。


人们相信谣言
人们知道甘广播的为人,可为什么还是信了谣言呢?因为一个误打误撞的误会,这天,来了两个年轻人拿着摄影器材来采风,想拍日出,就在王老师家门口问哪里能看到日出,什么时间看最好,正在院子里搭棚的王老师热心的帮年轻人解答了问题,而回答的话里面正好有凌晨这个词。
而这一幕正好被甘广播看到,于是她更加坚信“凌晨有地震”,她把年轻人的摄影器材当成了探测仪,把王老师给女儿搭的纳凉棚当成了防震棚。
镇长为什么信了?因为他经历过76年的大地震,那次地震之前也是天气异常,于是他马上联想到各种地震的场景。

群众为什么信了?甘广播在传出谣言之后,惊动了治保主任雷大汉,雷大汉去找王老师求证,看见王老师家中的纳凉棚,更坚定了地震消息的可靠性。

全镇陷入防震抗震局面

镇长带着治保主任去供销社购买抗震物资,办完这些,镇长搭拖拉机立马去向县里汇报,因为前一晚的雷雨天气导致电话一直打不通。镇长一走,镇子开始群龙无首,地震的消息越传越疯,群众们也都纷纷来抢物资。

派出所所长傅政法,陈邮电、张供电、刘银行等镇上的领导人物,组成了防震抗震小组,并起草了紧急通知。

于是即将临盆的孕妇被叫到了防震棚,新婚燕尔的夫妻也没能度过他们的洞房花烛夜。


早早躲进防震棚的甘广播半夜被叫起,要求她郑重的广播紧急通知的内容,并且拉响警报,结果慌乱的甘广播忘记读通知,直接拉响了警报。
于是,小镇上的人听到警报声全乱了……他们疯了似的四处乱窜,冲出防震棚,好像真的地震了一样。


慌乱中,蜡烛的火烧了草席,老人和孩子摔倒受伤,踩踏受伤上百人,当晚出生的孩子去世了,新婚燕尔的新娘走丢了……


谣言过后的审判

经过这次事件,小镇的经济损失高达十多万元,恢复生产生活最快需要半个月。
而最终上面的调查结果也是:谁都有责任,谁都没有责任。
关于事情的真相该不该告诉群众,大家都不想挨骂,于是领导又说:慎重起见,还是再议吧。
只有一位年轻的书记担心到:如果不把真实情况告诉群众,以后万一真的地震来了,他们还能配合我们搭防震棚吗?

小镇群众在谣言中疯狂采买抗震防震物资的身影熟悉吗?是不是像极了我们在疫情期间屯菜屯面的行径。
事后调查的领导和镇上的领导们推诿责任的行为熟悉吗?是不是也像极了疫情防控期间出现问题后的领导班子。
至于影片最后有没有把真相告诉群众,并没有具体交代,不过我想,发生这样荒谬绝伦的事情,遭受了那么多的损失,群众们势必是需要一个真相作为交代的。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