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令媛”和“令嫒”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敬称用不好,容易闹笑话

“令媛”和“令嫒”这两个词有什么区别?敬称用不好,容易闹笑话

在阅读此文之前,麻烦您点一下“关注”,既方便您进行讨论和分享,又能给您带来不一样的参与感,感谢您的支持。

文丨beauty

编辑丨beauty

没文化并不可怕,没文化非要装文化,才最可怕。

话说民国时期,有一个自诩“大文豪”的人在家中接待朋友。

为了彰显自己的才学此人见着朋友就开始卖弄,“欢迎你来拜访我家。”

尴尬并不在这一处,随后朋友落座,此人又拿出自己写好的文章,“请你来拜读一下我的文章。”

最后,朋友拂袖离去,此后再也不与此人来往,他还丈二和尚摸不着头脑,完全不知道自己敬语用错有多么可笑。

中国文化博大精深,尤其是古人的用语,更是非常谨慎。

敬语、谦词、雅句都有各自的用法,现今社会很多人喜欢拿敬语来用,但是往往使用不当

比如“令媛”“令嫒”,这两个词语,就有很多人分不清楚,今天我们就来看一下这两个词语的区别。

传统美德,不可丢弃的文化

中华文明源远流长,不仅仅有敬语,还有谦词,只有灵活的使用好这些词语,才能体现”礼仪之邦“的风采所在。

今天我们就来浅显的学习一些礼仪用语,真是不学不知道,一学才知道多深奥,就从称呼父亲来说,就有好多种说法。

比如,称呼自己的父母,敬语的话应该使用“高堂”和“膝下”。

但是如果称呼的是别人的父母,那就又换成了“令尊”“令堂”,有时候,也可以使用“尊上”的说法。

那么,对于去世的父亲,又该如何称呼呢?

应该使用“先父”“先严”“先考”这样的称呼,以此来表示对故去长辈的尊敬。

对于长辈使用敬语,同样,对于平辈,也有敬语,比如称呼自己的好兄弟,就可以使用这样的称呼。

“兄台”“仁兄”“贤弟”,这样的称呼,光是听起来就令人非常的高兴。

有礼貌的人在称呼别人给予足够的尊敬之后,在称呼自己的方面,就使用了足够的谦虚,也就有了谦词的说法。

谦虚是中华民族的传统美德,低调做人高调做事,有品德有礼貌的人,在称呼自己的时候,通常用”在下“”鄙人“”晚生“”晚辈“,在抬高别人的时候,还把自己放低位置,这样子才能体现礼仪用语。

那么,如何在给别人介绍自己父母的时候使用谦词呢?

那么,称呼自己的父亲为”家父“”家尊““家严“,谦虚称呼自己的母亲为”家母“”家慈“。

谦词称呼自己的妻子的话,则要使用”内人“”贱内“这样的称呼,是不是很是复杂?

最开始接触敬语和谦词,肯定会觉得头大,但是在熟悉了这样的文化之后,使用起来就格外顺手了。

做好礼仪工作,才能够让自己和外人的沟通变得更加顺利。

只有充分发挥了这样礼仪用语的用法,才能够切实做到低调内敛有礼貌,在生活的使用之中,虽然有点咬文嚼字,但是却不失为一种礼貌的表现。

失之毫厘,差之千里

首先,我们得明白,“令”这个字,是典型的敬语用法,用语表示对方的亲属或者有关系的人,“令”的使用范围是很广泛的。

比如“令尊”“令堂”“令郎”“令弟”等,是一种典型的敬语使用方法。

古时候使用最多的就是“令爱”这个词语,其实也就是“令嫒”,用来表示“您的女儿”,往往在富贵达人家里面,才有这种称呼。

因为这样的豪门贵族,对女儿也很是疼爱,才有了“令嫒”这个称呼。

值得注意的是,这里的“令嫒”,通常是用来形容还未出阁的女子,只适用于年龄较小的孩子。

那么,又是从何时开始,有了“令媛”这个词语的呢?其实从严格意义上来说,并没有“令媛”这个词语。

据考究,可能是一开始有个秀才误用了这个字,才有了后来的”令媛“,使用率其实并不高,而我们对这个”媛“字更多的了解,是”名媛“,”媛“在古语里面,形容美貌的女子

所以”令媛“,其实也可以理解为”你那美貌的女儿“

通过这个分析,我们就可以看得出来,本不应该有”令媛“这个词,而使用最多的应该就是”令嫒“,如今也多写作”令爱“,这才是正儿八经的敬语使用方法。

”媛“和”嫒“,两个字看起来差不多,甚至不仔细看的话,根本看不出区别,但是仅仅这一点点不同,表示的意思却是完全不同的。

一个指代女儿,另一个指代的是美女,这样子说,相信大家应该都明白是什么意思了。

之所以说汉字文化博大精深,就在于这一笔一划之间,每次提到这一点,都很佩服造字的古人,古人的智慧,真是令人惊叹。

这些笑话,切不可再犯

现在的小说、影视作品里,关于敬语使用的错误,可谓是多不胜数,如“你令堂、我令尊”,比如在《知否知否》里面,就有很多这样的错误用法。

这就是中华传统文化的缺失所造成的,真应该加强这些编剧的文化水平。

记得小时候看电视剧《唐明皇》,男主刘威有句台词“太平公主的别野(墅)”。《清平乐》里好几个人包括王凯和范仲淹的扮演者,都把“仲”读成了一声。

这样的错误,如果细数起来,可真的不在少数,不仅可笑,也让人觉得这些演员的文化水平确实堪忧。

其实中国文化博大精深,要想弄懂每一个汉字的确切的意思、用法,实是不易,前文我们曾经提出“媛”“嫒”是某个秀才写错才有了这样的用法。

其实古代书籍中错字应该是二种情况造成的。

一个是手抄本抄写过程中抄写错误,一个是活字刻本印刷时因为字是反向的,字形相近的字容易被用错,相信蒲松龄等作家不会搞混媛和嫒的。

如今社会,这两个字的区分就更加困难,用电脑手写和笔画打字很容易出错。

有些视力不强的人很容看错,媛和嫒不细着还当是同一个字,这也就更加挑战人们的文化水平。

其实,在如今的生活中,还有很多类似的现象。比如,“”即使”一词,现代马大哈们写成了“即便”,大家现在都用“便”,感觉怪怪的!

当年我们读小学的时候,这个错别字出现的频率最高!(上世纪70年代),再往后的人肯定不知道”即便”是“即使”的误写。

但是也正是因为这些敬语的使用太过繁琐,所以如今人们已经逐渐的淡化敬语的使用,现在的国人已经基本不会敬语了,甚至有人觉得使用敬语会觉得很突兀。

比如“且听吾说来,慢走,不知可否与在下一同前往?“这样子说话,感觉就是太有武侠小说感了,会显得人有点奇怪。

乱用、滥用或错用敬语或谦辞,被人嘲笑“假装文化人儿”是小事儿,闹个笑话也权当让大家一乐。

但是,如果因使用不当让对方难堪、下不来台甚至无法接受,把关系弄僵了或把事情搞砸了,那就得不偿失了。

这也提醒我们,在生活中,可以不用刻意的”文邹邹“,但是千万不要因为不懂装懂闹出笑话,有空的时候,不如多读读书吧。

参考文献

陈卫兰,解读谦词、敬词所表达的中国式礼貌. 《秘书之友》2005年第9期。

同类推荐

​试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试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试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略「论文」 “试论我国的乡村振兴战”一文发表在《现代化农业》杂志2018第3期上。论文以党的十九大提出的“乡村振兴战略”为背景,认...

​人工智能有可能完全取代人类吗?

​人工智能有可能完全取代人类吗?

人工智能有可能完全取代人类吗? 先说结论,我认为不会,人工智能永远也无法取代人类。 从生物学的角度来说,人类是具有极高智慧的灵长类动物,人之所以是...

​关晓彤:90后的“四小花旦”

​关晓彤:90后的“四小花旦”

关晓彤:90后的“四小花旦” 关晓彤,一位备受瞩目的中国内地女演员,出生于1997年9月17日,来自北京。她以出色的演技、迷人的外貌和坚韧的精神,赢得了众多...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