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语故事——韩信篇之胯下之辱
成语故事——韩信篇之胯下之辱
上篇介绍了成语“成也萧何 败也萧何”的由来,今天继续“兵仙”韩信的故事,聊一下成语“胯下之辱”的故事。(注:所写内容均通俗易懂,是大众传播不针对文化高、维度高、层次高的人,旨在一则本人重温学习传统文化,二则此系列可作为宝妈读给七岁之前宝宝的睡前故事。有所纰漏,请大家斧正[祈祷][祈祷]。)
先看看史记如何记载的:《史记·淮阴侯列传》:“淮阴屠中有侮信者,曰:‘若虽长大,好带刀剑,中情怯耳。’众辱之曰:‘信能死,刺我,不能死,出我胯下。’于是信孰视之,俛出胯下,蒲伏。一市人皆笑信,以为怯。
白话一下,十五六的韩信英俊潇洒,腰力夸着铁剑在大街上逛哒,十字路口酒馆的俏老板娘磕着瓜子啧啧不止,酒馆对面卖肉的屠夫张三流着口水望着磕着瓜子啧啧不止的老板娘,心里美滋滋,以为对自己啧啧不已。心中暗喜,把猪下水用荷叶包起来,准备收摊后去酒馆喝两杯,顺便把下水送给老板娘,顺便和老板娘调情几句,毕竟以前都是这么干的。突然觉得,心中西施的眼神是喵向另外的方向,不是像往常一样看着自己,更没有那麻酥入骨的眉眼,异常不已,顺着那诱人的眼神看到了那招摇而过引得少女驻足少妇回首大妈搭讪的韩信,顿时妒火怒生,啪,把刀砍进厚20公分厚的案板上,围裙系在腰间,晃动着二百八十八斤的身体瞬移到韩信面前,穿着破旧整洁衣服的韩信仿佛碰到了一堵墙,淡然面对,屠夫张骂道:“你这个小兔仔子,上顿饭是哪天吃的,还有闲心出来浪荡?”此声怒喝顿时引来众人围观,屠夫张回头看向酒馆,老板娘微微一笑,韩信冷笑一声,没有回答,屠夫张满脸通红,愤然道“别看你个子高了,整天别个破剑,其实是个怂货”,当着大伙的面继续说:“你要不怕死,就用你那破剑杀了我,要是怕死就从我裤裆下爬过来。”韩信漠然一笑,卸下佩剑,从屠夫张的裤裆下爬过,回身拿起佩剑,打打身上的土走了。屠夫张傲娇的扭头看着已经不磕瓜子的神情紧张的老板娘,老板娘苦涩一笑,屠夫张抱手昂首,十分嚣张。看热闹的人都笑话韩信是个怂货,胆小鬼。
戏说当时的场景啊,我姑且戏之,君姑且听之,这就是成语“胯下之辱”的故事。下面分析一下韩信为何会有胯下之辱,身佩宝剑为何甘受胯下之辱。
第一,屠夫为何欺负韩信?在古代甚至八九十两千年代,杀猪卖肉的都是有钱有势的,至少在街里有头有脸,像水浒传里的郑关西,毕竟那个时候收入来源单一且少,老百姓又不经常吃肉,能经常吃肉的都是非富即贵,所以屠夫张自然有头有脸。他卖他的肉,韩信遛他的街,为何要欺负他?韩信得罪了他?哪里得罪了他?看他不顺眼?为啥看他不顺眼?所以我就八卦了当时的场景,大家也可思考一下。
第二,韩信为何甘受胯下之辱,这个就简单了,看过电视剧天道的人应该对一个片段有印象,丁元英吃早餐喝馄炖,先付的钱,吃后老板娘又要了一次,丁元英顿了一下又给了一次,这段原著里是没有的,是编剧加的,这样更能直观的表达丁元英的维度,韩信看待屠夫张即如丁元英看待老板娘,并且更高。
后来,韩信返乡封屠夫张为校尉。
絮絮叨叨,天快亮,望斧正!
胯下辱
年少哪个不轻狂,肚饿衣破夸剑浪。
引得众女推窗望,最痴酒馆老板娘。
惹怒街边屠夫张,当众羞辱势张扬。
卸剑欣然钻裤裆,返乡封官屠夫张。
辛丑年冬月初九晨于北国小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