精准到底有多远
精准到底有多远
“精准”成了一个高频词。尤其是在一些政策性的文章中,甚至在领导讲话中被大量使用。查了一下定义。“精准”,精,就是精确,准,就是准确。精准,就是非常准确的意思,,精,用来修饰“准”更强调了“准”的程度,这个“准”没有极限,你可以理解为要多准确有多准确,越准确越好。
“精准”是一个目标,也是一项要求。为什么要“精准”?我认为,“精准”可以最大限度地减少人、财、物的巨大浪费,从而达到最优的效果。如果老师能在考试前精准押题,那么就可以实现学生少努力,就可以考高分的白日梦了[呲牙]。(当然这不是正道,道德问题,不在这里讨论。)医生如果能实现用药精准,就可以使病人少受痛苦,少花钱,治好病了。飞机、火箭、航天飞船等一些高、精、尖领域,对“精准”的要求就更高。“失之毫厘,谬以千里”也许就是不精准的严重后果吧?
近年来“精准扶贫”、“精准防控”等词语不断见诸于各种媒体,频繁地被引用。可是,我们真正能做到“精准”了吗?我们离“精准”到底还有多远呢?管理领域中的“精准”也许比技术层面上要难得更多,但应该也不是遥不可及的吧?毕竟,现在我们有许多先进的技术可以应用了,比如这越来越精准的大数据技术,如果能够得到充分的应用,是不是可以实现重点人员的精准定位呢?在这方面或许还有个别先进地区的成功的经验可以为我所用。如果能实现”精准施策、精准管控”,是不是可以理解为,成千上万的人可以不必受牵连之苦,可以过正常的生活了呢?期待那一天早日到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