浅谈清代中后期的反清复明及汉族光复运动
浅谈清代中后期的反清复明及汉族光复运动
1644年,满洲军队在明朝降将吴三桂的带引下大举进入山海关内,击败李自成、攻占京师,随后逐渐建立了对全中国的统治。清王朝也成为了中国历史上第二个由少数民族建立的大一统王朝。
油画《剃发令》采薇寒士作
与同时期的欧洲的统一多民族国家不同,清帝国一直奉行民族压迫政策,尤其是中国主体民族汉族,受到的的压迫最为深重,清政府通过屠杀、奴役、思想文化专治、经济压迫、煽动内部对立等手段,大力稳固统治根基。
清世宗读书像
1729年,满清入关后86年,表面上天下太平,统治根基固若金汤,但根据雍正皇帝上谕所记载,汉族的反清斗争可谓轰轰烈烈,汉族始终未彻底屈服过。这些反清斗争多以会道门为载体,掺杂了民族主义、宗教信仰、神秘主义以及行会和宗族势力,参与者多为社会中下层。这些人行动力较强,缺乏智识,没有适当的方策,所以很容易失败。
清朝最大的会党,北方为哥老会,南方为天地会,其传说大致相同。天地会也叫三合会、三点会,南方的清水、匕首、双刀等会,也都是天地会支派。
影视作品《鹿鼎记》中的天地会
天地会的来源还未有定论,有一个流传较广的传说就是福建莆田少林寺为清朝皇帝征服西鲁国。后为奸臣所谗,派清兵纵火烧寺,想把他们都烧死。但逃出来5个和尚,就是洪门五祖,此后五人创立洪门,矢志反清复明。这个传说多次被香港导演搬上荧幕,所以大家也非常了解。还有的说始祖是郑成功。持这种意见的人认为洪门为郑成功在台湾首创。“始倡者为郑成功,继然而修整之者,陈近南也。”还有一说开山始祖是洪二和尚。
清嘉庆年间发行的《钦定平定教匪纪畧》
天地会众举义抗清,连续不绝。有南宁竖旗起义、何禄东莞起义、征义堂起义、何贱苟起义、小刀会起义、红钱会起义、边钱会起义、咸丰三年浙江天地会起义。最有名的是1787年台湾林爽文起义。1832年两广、湖南的瑶民起义,多有三合会众参与。其反清复明之志,可谓终始不渝。
反映川楚白莲教起义的漫画
白莲教徒的反清,起于1793年,蔓延四川、湖北、河南、陕西四省,至1804年失败,清政府称之为川、楚教匪,为当时清朝最大的内乱,起义其所奉的王发生,称自己为明室后裔,可见白莲教反清复明之志,亦未尝变。
在“癸酉之变”中,射在隆宗门牌匾上的一个箭镞,一直保留至今
后来到1813年,有天理教首林清,图谋在京城中举事,一百多名教徒兵分两路攻入紫禁城。宫内侍卫护军仓促应战,上演了一出大内喋血记,把皇宫禁地搅了个地覆天翻。这一事变当时震惊朝野,嘉庆皇帝痛心疾首,称之为“汉唐宋明未有之事”,并颁发《遇变罪己诏》自责。天理教是白莲教的支派,又可见反清复明之志,各党各派,殊途同归。
所有反清斗争中最知名的就是历时14年,达到了旧式农民战争的最高峰的太平天国运动了,太平天国率先发布了《讨胡之檄》“忍令上国衣冠,沦于夷狄?相率中原豪杰,还我河山”。
油画《1851-金田》刘绍昆、雷波、谢麟作
太平天国虽然兵锋所至达17省,内地十八省中,惟甘肃未到,也免不了陷于灭亡的悲剧。关于太平天国运动的始末,头条上有很多见解高深的文章,大家可自行搜阅,鄙人就不班门弄斧了。太平天国的失败,其责实不在于军事而在于政治。其兵力是足够剽悍的。其扎实垒、打死仗的精神,不输于于湘军、淮军。我个人认为是败在文化上。首先均贫富的思想脱离实际,虽然贫苦农民天生都是有均贫富的思想,但绝无可行性。而且革命用本土化的基督教作为指导思想,知识浅陋如此,再加上起义领袖严重功利思想和内讧,怎么能成功。
《湘军九洑洲战图》描绘湘军于同治二年(1863)五月在南京九洑洲大战太平军
曾国藩、李鸿章等人并非甘为异族作伥,实在是太平天国的举动,难以招致豪杰。曾国藩在《讨粤匪檄》中就说:农不能自耕以纳赋,而谓田皆天王之田;商不能自买以取息,而谓货皆天王之货;士不能诵孔子之经,而别有所谓耶稣之说、《新约》之书,举中国数千年礼义人伦诗书典则,一旦扫地荡尽。”1864年,太平天国运动失败了,余众多融合于捻军,声势依然浩大。直至1867、1868两年,才先后平定。
晚清照片,八旗士兵正在进行军事训练
之后清朝的衰落已经不可避免,面对八旗军武备废弛,清廷开始全面依靠汉族官僚、将领。清朝从道光以前,总督用汉人的很少,兵权全在满族手里。至太平天国兵起,则当重任的全是汉人。同治之后,清朝的中央政府愈发无能,一切内政、外交的大任,多是湘、淮军中人物,军机及内阁中,汉人的势力迅速扩张。所以在这个时候,满洲的政权,在实质上已经覆亡了,或许满清的后几十年称作“汉清”更为合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