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将军喻培伦:从实业救国到为革命捐躯,他的短暂人生波澜壮阔
大将军喻培伦:从实业救国到为革命捐躯,他的短暂人生波澜壮阔
喻培伦,字云纪,汉族,清末民主革命家,革命烈士。1911年4月27日,在黄兴的率领下随林觉民、方声洞等革命党人攻入广东督署,被俘后从容就义,时年25岁,为黄花岗七十二烈士之一。辛亥革命后,孙中山就任临时大总统时,追赠喻培伦烈士为大将军。
炸弹大王喻培伦
清光绪十二年(1886年)农历正月二十八日,喻培伦出生于四川内江。他自幼秉性聪敏、勤奋好学。在求学时期虽然也读了不少诗书,但他最喜欢听老师讲述历史。在他青少年时期,有两件事对他的影响是很大的:一是四川群众反对帝国主义教会在中国的侵略势力的斗争。二是沱江流域的内江、资中等地遭遇百年难遇的大水后,灾民流离失所,无所依附,然而清政府却不管不问。这让少年喻培伦感到非常愤慨,也为国家的前途而担忧。
内江
当喻培伦为祖国的前途忧心如焚的时候,留学运动把他卷进了出国留学,追求救国之道的潮流之中。1905年10月,二十岁的喻培伦带着年仅十六岁的胞弟喻培棣,留学日本。12月到达东京,先后入警监学校,经纬学校学习。1907年12月卒业于大阪高等工业预备学校,旋入大阪化学研究所,在西京帝国大学应用化学卒业的吉村学士和大阪高等工业学校的三位教师的指导下,专攻化学和摄影术。
摄影
喻培伦深感祖国之所以贫穷落后以至遭受列强的宰割,除满清王朝政治腐败外,还有一个原因,就是没有先进的科学技术和发达的工业。为此,他开始探索科学实业救国之道。
喻培伦“深念非科学不能救国,”曾三次易学,希望能学到科学技术,以实现振兴中华,抵制列强的抱负。他读书异常勤奋刻苦。“每日克勤,未敢漫游废日”。喻培伦把自己居住的宿舍取名曰“鸠居”,以不忘国耻,激励自己为拯救祖国之危亡而发愤图强、勤奋学习。而对那些不学无术、浪荡终日,只知升官发财的一些清国留学生,速成班的学生更是嗤之以鼻。
搪瓷面盆
喻培伦读书时,重视进行实地考察。在考察中,他发现列强仅以火物、洋磁(即搪瓷)这两样商品在中国市场的倾销,对中国的经济掠夺已经达到惊人的地步。他在家书中写道:“洋磁之业,近时中国未见能造,而到处无人不用……其卖价在日本最贱,但一角四五,于中国则倍之,而其本不过我国数十文。”
日本
为了抵制洋货,喻培伦计划在国内兴办洋磁工业。他“自行购置器具及药料,举行试验,小有成效,但所用药料稍费,大阪洋磁烧工场等五,伦已尽参观,唯药品之剂量及份量皆秘密不肯言,故欲求学未能得,乃画一机计,小用手段,爱于大阪“朝日新闻”,登记广告,如次《募集珐琅釉药制造之经验》,广告出则将有来应募者。”
搪瓷
对来应募者“吾且首行试验,出问题十余通,且今其将所答各案,实行试验,药品药具,吾皆备有,少有不合法则,遂设辞退之,而吾必心得其术矣。"其方法说来简单,那就是在报纸上刊载招聘广告,工人或技师前来应聘,就得说出自己知道的配方。通过这种讨巧的手段,喻培伦把制造洋磁的方法学得。
日本
这就是他对待科学研究精益求精的坚毅态度。他在日本进行科学技术和实业的考察中,也注意研究本国实际情况。他要家里为他考察家乡一些有关原料的产量和价格,同时还要家里将原料的样品寄予他,以供他试验之用。
为了抵制列强输入火柴对祖国的经济掠夺,他放弃了和吴玉章、吴秉均、余际唐、朱华经等川籍同盟会员四人以五万银元为资金兴办川流电气公司(包括电灯、电话、电气机械的制造和电镀器具等)的筹备事务。
火柴
他极力主张自办火柴工厂。他不仅希望在自己的家乡四川办起火柴厂,还希望各地都办起来。他在家书中写道:“现此趋向专此实业,除叙府(即宜宾)一厂之外,尚有友人亦以此为业,创设于泸州,尚运动外省,如陕西、山东、广东、广西、云南各省友人,皆以此业相传,劝其急办。”
在四川成都的星火火柴厂即是由喻培伦、吴玉章(荣县)、吴景英(荣县)、朱华经(资州)、张维新(万县)、余际唐(荣昌)等四川同盟会员合资经营的。当时的火柴不仅药头毒性强而且极不安全,稍一摩擦即燃,为了改进这两项缺点,经喻培伦试验成功一种安全无毒火柴。
吴玉章像
他在家书中写道:“洋火事,刻下已与川流电气公司原议人决议,暂时电气公司缓办,目下以最少资本办洋火工厂,各出五百元,其造法男已屡次试验成功,兹寄上所造少许,请试观察。命名为最新安全无毒发火柴,该为其中未用黄磷,所以无毒;非在本箱药面上无论如何摩擦,万不能发火,故曰安全,又木签特别染色浸有药料,燃后决不化灰落火,不至烧衣及引火别物,故称最新。这个成功的研制,使火柴更加科学、完美。
民国火柴商标
更可贵的是,这一成功的研制,为他以后为革命研制出一种新型的炸药和炸弹,积累了经验,为辛亥广州三月二十九日起义和武昌起义充实了发难之需的炸药和炸弹。喻培伦的家乡内江,是著名的产糖之区,有甜城之称。由于生产方法落后,白糖色泽淡黄,质量不好。为了改进制糖工艺,提高白糖纯度,他想尽一切办法在日本进行考察,同时极力劝说八叔喻熙桢和同乡同盟会员杨肇基去爪畦,专门考察制造精糖技术。
白糖
他以典贷帮助杨肇基成行,以后且时时省衣制食接济。喻培伦在向大阪精糖会社、大阪精糖株式会社以及神户、东京各制糖会社要求参观的过程中,尽管持有大阪高等学校和清国驻日领事馆,日本大版府的介绍信,但也几遭拒绝,难予参观。为了了解本国产糖的实情,他还准备到台湾一行,进行考察。
红糖
1908年2月,喻培伦退学,改入大阪化学研究所,“专术一科,从我所欲,首习化学定性分析,次定量分析,继乃专工分析中之砂糖科,每日晨八时至晚五时,尽自试验,各讲师指导明晰……然伦所倚望者,洋磁制造原料,当得分析定量,并就其处冶金窑灶,以举行试烧,砂糖亦我所期精专者,今与教师谈及家内糖业,渠急欲得其糖类而分析之,以与日本所出相比较,以助我所学,且便视中国糖类成分,以应当如何改良....“
甘蔗
他在大阪附近的日本精糖工场见习了一二礼拜后,在家书中要父亲为他考察内江、资中、资阳等县的甘蔗总产量和出糖率以及生产工艺过程,甚至连当地煤的价格,以便他一一研究。他的考察、研究并不仅仅局限在洋磁、洋火、电气三项,还考察了洋烛业、蚕丝业,他总是从本国之故有和实际出发加以考察研究。
缫丝
喻培伦向家乡介绍了许多日本新的科学方法,寄了不少有关科学养蚕、取丝的资料,还望他父亲亲自参加四川留日学生成立的四川蚕丝总会。对于兴办女学,喻培伦更是极力支持。他对妇女在今后振兴祖国的事业中,所能发挥的作用,予以高度的估计和评价。
广州黄花岗烈士
1907年冬的一个星期日,喻培伦经胞弟喻培棣和吴树韩的介绍在东京参加同盟会,此后他们三人同在实行部工作。从此喻培伦从科学实业教国走上革命救国、创兴实业的道路,他把自己的科学技术贡献给革命事业,直到最后献出他年轻的生命为止。
孙中山
1908年,在日本学习军事的胞弟喻培棣受命前往云南河口,参加著名的河口起义。喻培伦接信后,即赶到东京为弟送行。并把家中寄来的钱给喻培棣以备急用。革命的实践,使喻培伦懂得“革命必须凭借武力”“非有猛烈之利器不为功",他还认为“利器实用,莫便于炸烈药弹。”当同盟会总部交给他制造炸药、炸弹的任务后。喻培伦即考入日本千叶医科学校药科秘密从事炸药、炸弹的理论学习。
黄兴
这年暑期,又被送入孙中山和黄兴在大森体育学校密设的一个专为革命造就军事人材的训练班,学习军事和射击。喻培伦为研制炸药,与吴永楼、黄复生在东京租了一处房屋,进行试验。在一次试验中,引起爆炸,喻培伦眼手受伤。当警察赶来,喻培伦为了不暴露党人在日本的秘密活动,忍着巨痛,佯装着做化学试验不慎受伤的样子,掩盖了过去。这次试验,喻培伦为革命献出了右手的三个手指。但他毫不气馁,总结经验教训,决心研究新的安全炸药。
东京
经过艰苦的试验,喻培伦终于研究成功出一种威力强大,又安全的新型烈性炸药,为了便于秘密运带,逃避检查,还把炸药制作得与朝鲜特产麻糖极其相似的块状运往各地。接着又制成了用化学发火,电发火,钟表定时发火等安全引爆装置的炸弹,不仅可以手掷而且还可用弹弓射击。
1910年,喻培伦写成《安全炸药制造法》一文,并加上图示,交喻培棣在日本印成专著,秘密传习到各地革命党人手中,按此法制造作药。此后他被革命党人誉为“炸弹大王”。
鲁迅
如果不是投身革命,按照喻培伦敏锐的商业眼光、经营能力和对科学技术孜孜不倦地追求,喻培伦肯定会在实业救国这条路上走出坚实的印记。毕竟,喻培伦身体中也流淌着商人的血液,其父亲就在家乡经营制糖业和盐肆。可惜历史没有如果,正如鲁迅先生弃医从文一样,喻培伦放弃实业投身革命,最终成为了一个以制造炸弹闻名的革命家。(彭忠富/整理;参考文献《喻培伦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