电视台都有哪些收入来源?为何曾经不缺钱,如今却无奈地撤出市场
电视台都有哪些收入来源?为何曾经不缺钱,如今却无奈地撤出市场
各个频道的电视台可以说陪伴了一代又一代的国人。什么频道放什么节目,哪个收视率高,几点又是黄金时段。当时,电视台播放广告也都是按秒计算的,竞争非常激烈,深受大家的喜爱与重视。
但是随着近年来电脑与手机等电子设备的发展,电视台仿佛失去了往日的光辉,人们对它逐渐疏远了起来,对它的需求也逐渐淡化。为何电视台会接二连三地撤出市场,这其中到底发生了什么?

一、 电视台的收入来源
大家是否都有过这样的疑惑,电视台几乎没有多少收费的节目,都是免费观看的,那么它们每日运营,是如何盈利而维持现状的呢?
首先电视台的主要收入来源就是广告。作为一个媒体和平台,首先是做内容,吸纳观众,以此来提高收视率。然后就会有投资商愿意来谈合作,投放广告,联合做节目,再提升收视率,形成这样一个良性循环。

节目的收视率越高,广告费也会越高。比如春晚开始前倒计时所播放的广告都是按秒高额竞拍的。广告商都愿意投收视率高的节目,因为有观众数量保证,才有广告效益。
所以广告就是电视台的主要收入来源。当然还有一些电视台,会把一些节目外包给外面的制作公司,收取承包费也是创收的一种方式。
除此之外就是一些零零碎碎占小比例的收入方式。比如电视台属于事业单位,每年是有政府财政部门的拨款的。或者还有各企业各单位的赞助费和专题报道等。

二、 窘迫的现状
解开了电视台盈利方式的困惑,那么如今的电视台又是什么样子呢?曾经不缺钱的电视台,那些黄金年代却仿佛一去不复返,随着互联网的发展,手机、笔记本电脑的普及,人们的行为习惯也随之改变。回到家里再也不会第一步就打开电视,而是拿出手机开始刷短视频和一些碎片化的新闻报道。
据统计,自去年起,已有14个电视频道以及7个广播频率向广电总局提出了撤销的申请并得到了批准。直至今年,已经有共计20个其中包括1个县级播出机构和19个频道彻底消失在了大家的视野中。

电视台广告招商全面下滑。为缩减支出,上海东方卫视直接砍掉了两个频道,多地电视台也爆发“讨薪潮”,许多三四线县市广电台的栏目,几乎招不到人才……
从2025年1月1日起,上海广播电视台旗下的多个频道便进行了重大调整。但并不是每个卫视都有勇气和能力主动砍掉频道。为了维持正常运营,有些电视台便开始顶着风险接广告。结果就是例如延边卫视、宁夏影视频道等多家电视台都受到了点名通报批评,并处以了相应停播、罚款等的处罚。
曾经毫不缺钱、备受关注的电视台,如今纷纷陷入了窘迫的处境。没有了收视率和广告投资,很多电视台只剩靠“吃政府饭”才能勉强维持。

三、 未来出路
近年来,互联网企业迅速发展,各种新的创造点也是层出不穷。而每当提起电视台,对它的印象便是毫无亮点。或许它有在努力寻求改变和突破,但是很明显它没有找到正确的方向和方法。
那么电视台究竟该怎么做呢?毫无疑问,优质内容是硬道理。没有谁会愿意为无聊的东西买单。过去电视台能成功也正是因为符合大众需求,对上了大家的胃口。所以优质内容才是电视台应该追求的本质。

但同时,光有优质的内容也是不够的。寻求好的观感是大众万年不变的特征,而相比之前单一的选择,五花八门的网络世界使得“优质内容”的门槛也提升了,当人们有了更多的选择,过去再好的创意放到当下也会显得枯燥。
所以,找准战略方向、科学系统决策,搭建一套合理的组织架构也是当务之急。比如应运而生的“芒果TV”,就是成功衔接了网络,实现了从一个电视卫视到网络平台的多元化。结合时代发展,与时俱进也是重中之重。

其次就是模式改革。很明显老一套的模式在如今已经不再适用,电视台人才流失严重。尤其一些在死气沉沉的电视台看不到未来的员工,在跳槽之后反而好像一下子如鱼得水,带项目、做内容,很快就崭露头角。因此要留住人才,必须积极做出改变,创造出符合时代、符合要求的工作环境,调动大家的积极性,才能让整个系统形成良性循环。

结语
总之,人都是视觉动物,电视台作为声光电的集合体,天生条件并不差。千万不可气馁,一定要认清自己的战略优势,用战略指导好内容,用制度保障好内容,在不断尝试中寻找一条适合自己的路。
对此,你有什么看法吗?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