定向医学生内幕|读了定向才知道的事。
定向医学生内幕|读了定向才知道的事。
我是蛰砾,点击上方“关注”,每周分享全科医学生成长心悟/医学生规培日常/知识小科普。
#头条创作挑战赛#
引言,蛰砾是个中医全科定向生,没读定向之前,总觉得定向是一个多么香的专业:毕业就有工作,还有编制,就业一点都不困难,还可以免学费,多香啊!
可是在我读了定向之后,发现还有很多不为人知的“内幕”,今天看到很多卫生专项的录取结果出来了,特地写下本文给选择了卫生专项的后来者们提提醒。
定向医学知多少?

同样的培养时间,不同的发展方向
你,能耐得住寂寞吗?
医学专业就业前景一直看起来都是形势大好,而定向医学生近几年更像是成为了香饽饽,从近几年的招生情况来看,部分人选择报定向医学仅是了解了定向医学生免学费和住宿费以及每年的生活补助,还有毕业后“包分配”的福利,为了避开就业难的现实而选择的定向医学,而本身对定向,对全科都没有特别深入的了解,以下引用我国对于全科医学的定义:
全科医学是一个面向个人、社区与家庭,整合临床医学、预防医学、康复医学以及人文社会学科相关容于一体的综合性临床二级专业学科;其范围涵盖了各种年龄、性别、各个器官系统以及各类健康问题/疾病。其主旨是强调以人为中心、以家庭为单位、以整体健康的维护与促进方向的长期负责式照顾,并将个体与群体健康照顾、防和治有机地融为一体。
结合“全科医学”的定义和2010年由教育部联合国家发改委、卫生部等5部委发出《关于开展农村订单定向医学生免费培养工作实施意见》,不难看出“定向医学生”是国家为了解决基层看病难而专门出台的政策。
选择了定向也就意味着你日后会回到基层工作,而你又对基层了解了多少呢?
你所设想中的医生是不是光鲜亮丽?人前体面,风风光光?
可实际上一个医生在大医院还是小医院,是取得了高级职称还是普通的初级医生,得到的待遇、社会地位都是有很大的差别的。
想要在大医院就意味着你要有高学历,至少硕士起步,更有甚者博士起步,而在如今各地都重视规培的背景下,本科医学生想要走上临床,也是“5+3”的培养模式(5年本科+3年规培)。选择了全科定向的和考上研究生的,同样的培养时间,但未来的起点却天差地别。
定向生需要有蛰伏心

看起来定向生“就业”时主动权并不在自己手上
全科定向生是一个备受争议的专业,争议的根源主要就在于各个地区的政策落实情况参差不齐,好的地方很好,差的地方很差。以蛰砾身边的同学师弟师妹为例,一般来说经济发展越好的地区,政策的落实越公开透明,越偏远的地区,越多猫腻。
运气好的,可以在公平公开的分配下去到自己想选择的医院,运气不好的,被各种不公平的猫腻所“恶心”到时,吐槽抨击过后,或许应该着重考虑怎么样在各种“猫腻”下寻求自己的出路。想当好医生的,利用还能学的时间继续学,利用自己还在大城市规培的时间多为自己积累经验;给自己未来多谋一份技能上的储备,让自己在回到基层时,不至于被现实的窘迫压垮。
就像曾毅一样,凤凰传奇火了那么多年大家都不知道男的叫啥,但这几年曾毅开始出彩,也是因为他本身的实力,或许你可以一直摸鱼,但你不能真的没有本事。

你可以一直摸鱼,但不能真的没本事
哪怕预知了到了服务地会遭遇到不公,或者想着在边远地区只要混一混就行了,在学校和规培时这些能够继续学习的时间,为自己多掌握一分能力,就是在给你日后想要跳出去多增加一份底气。
某些地区对中医西医的区别对待
某些地区在分配定向生时,会以中医专业还是临床专业作为分配依据,某些时候会让人感受到很明显的区别对待。

分太开反而让人困惑
只是很多时候,分得太开反而让人困惑,并且和设立专业的初衷也相背离:中医也好西医也罢,归根结底都是一门医学,心里有道德坚守,一心为了患者健康考虑的医学都能为我所用。客观对待两种医学,认识到两种医学在各自领域都有局限性,只要能帮患者解决问题的医学都是好医学。
在患者眼中:西医有乱开检查乱开药的“医生”,也有打着“中医”旗号,开方只懂堆砌药材的中医医生;在中医药大学与医科大学齐头并进的华夏大地上,两种不同医疗体系都能为国民所用是何其有幸的事。
在规范中医西医的教育之余,也希望某些地区不要继续抱有偏见,让所有回到基层的医学定向生都能更好地为老百姓出一份力。想要避免患者被欺骗,做好科普让老百姓对两种医学观念都有基础的认知,才是民众的健康最好的护身符。
一家之言,仅供各位后来者参考,如有不足,欢迎各位评论区友好交流[呲牙]。
更多定向相关文章:
医学生规培内幕|是医学的另一个坑,还是学院派走了歪路?
定向医学生|考研还是摆烂?越早想清楚越好!
中医医学生的规培应该是怎么样的?
中医全科定向生怎么把外科规培内容运用到全科实践①?
中医全科定向生怎么把外科规培运用到全科实践②?
这里是蛰砾,关注我,每周分享全科医学生成长心悟/医学生规培日常/知识小科普。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