千字文详解——之十六: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千字文详解——之十六: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今天我们继续聊“鸣凤在竹,白驹食场”。
我们先认识一下“凤”。《说文解字》对凤的解释:“凤,神鸟也。天老曰:‘凤之象也,鸿前麐(lín,同麟)後,蛇颈鱼尾,鹳(guàn)颡(sǎng)鸳思,龙文虎背,燕颔(hàn)鸡喙(huì),五色备举。出於东方君子之国,翺翔四海之外,过崐崘,饮砥柱,濯羽弱水,莫宿风穴。见则天下大安寕。’从鸟,凡声。”意思是说:凤凰是一种神鸟。这种神鸟的样子长得有点特别,鸿雁的前胸,麒麟的后部,蛇的脖子,鱼的尾巴,鹳鸟的脑门,鸳鸯的腮,龙的纹路,老虎的背,燕子的下颌,鸡的嘴,五色俱全。这就是古代对凤的描述,凤凰也成为百鸟之王。
《礼记·礼运》记载:“麟、凤、龟、龙,谓之四灵。”凤和麒麟、龟、龙并称“四灵兽,麟为百兽之长,凤为百禽之长,龟为百介之长,龙为百鳞之长(这里不对四灵做详细的解释)。那什么是“凤”呢?它到底长什么样子,估计大家谁都没见到过。这里的四灵和咱们之前讲过的“四象”或“四神”——青龙,朱雀,白虎,玄武还是有区别的。大家不要混淆掉了。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古书里面倒是有很多关于“凤”的记载,我们选其中的几个典型的来看看。《禽经》记载:“凤雄凰雌。凤,鸿前,麟后,蛇首,鱼尾,龙纹,龟身,燕颔,鸡喙,骈翼。首载德,顶揭义,背负仁,心抱忠,翼夹信,足履正。小音钟,大音鼓。不啄生草,五采备举。飞,则群鸟从。出,则王政平,国有道。亦曰瑞鶠(yǎn)。” 意思是说凤凰,雄性叫做凤,雌性叫做凰。前面是鸿雁的前胸,麒麟的后背,蛇的颈项,鱼的尾巴,龙的花纹,龟的身子,燕子的下颔,鸡的喙,并列的翅膀。为啥是并列的翅膀,我个人也没搞得太明白。后面几句大概意思,凤乃是“德义仁信忠正”之神鸟。叫声如钟鼓,不吃各种生草,这里只说一下五采,五采亦作“ 五彩 ”,指青、黄、赤、白、黑五种颜色,五种颜色代表五中德行。
《山海经·图赞》也有记载,凤凰身负五种像字纹:“首文曰德,翼文曰顺,背文曰义,腹文曰信,膺文曰仁。”这里的德、顺、义、信、仁,也就指后来儒家的仁义礼智信。《抱朴子》也曾记载凤凰生具五行:“夫木行为仁,为青,凤头上青,故曰戴仁也;金行为义,为白,凤颈白,故曰缨义也;火行为礼,为赤,凤嘴赤,故曰负礼也;水行为智,为黑,凤胸黑,故曰向智(知)也;土行为信,为黄,凤足下黄,故曰蹈信也。”说的是凤凰头部呈青色,颈部呈白色,喙部呈赤色,胸、背部呈黑色,趾、爪呈黄色。这些颜色代表着仁义礼智信。虽然各个有所不同,但大体上是一致的。
《论语谶》也有过另外的记载:“凤有六象九苞。六象者,头象天,目象日,背象月,翼象风,足象地,尾象纬。九苞者,口包命,心合度,耳聪达,舌诎伸,色光彩,冠矩朱,距锐钩,音激扬,腹文户。行鸣曰归嬉,止鸣曰提扶,夜鸣曰善哉,晨鸣曰贺世,飞鸣曰郎都,食惟梧桐竹实。故子欲居九夷,从凤嬉。物飞而生子。” 这里讲的是凤凰的头呈天之象,目呈日之象,背呈月之象,翼呈风之象,足呈地之象,尾呈五纬之象(纬即五纬,亦称五星,中国人将太白、岁星、辰星、荧惑、填星等五颗行星合起来的称呼,它们与五行分别对应金、木、水、火、土)。后面说的“食惟梧桐竹实”意思是只吃梧桐和竹子。
《毛诗疏》也有过记载:“凤非梧桐不栖,非竹实不食。”意思是凤凰只居留在梧桐树上,只吃竹子。凤凰非竹实不食、非梧桐不栖,有点像大熊猫,要吃竹笋。凤凰中雄性的叫凤,雌性的叫凰,古有三凤求凰的典故。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这也说明了为什么是“鸣凤在竹”了,凤凰在竹林里边吃边叫,非常自在。古时候有“凤凰出则天下太平”的说法,这也从侧面歌颂了太平盛世。为什么会有这种说法呢?
这里还有一个《凤鸣岐山》的故事。商朝末年的国君纣王非常残暴,在商朝的西面,有一个小国叫周,他的国君姬昌是一位仁爱的君主。他很爱护百姓,以德治理天下,西周的老百姓生活的很幸福。为了让纣王废除炮落之刑,他宁愿先出大片的土地。因此商朝的百姓知道了姬昌的仁德都盼望着他能取代纣王来治理天下。有一天,姬昌宫殿附近的岐山上飞来一只美丽的大鸟。他身上闪烁着灿烂的光芒。这只鸟对天长鸣,声音悦耳动听,传出很远很很远。这只大鸟就是凤凰。见到凤凰,人们欢欣鼓舞纷纷奔走相告,说我们期盼已久的太平盛世就要降临。果然,不久以后,姬昌的儿子姬发推翻了商朝,建立了一个繁荣昌盛的周朝。
据说:四灵中的龟比较普遍,但凤凰、麒麟和龙是历史上记载的珍禽善兽,只有在仁义道德的太平盛世才会出现。历史上的太平盛世时期,不少朝代都出现过,但从没有见过这些善兽。史书上记载,孔子诞生之时出现了麒麟,孔子69岁作《春秋》的时候,有人打猎捕获了一只怪兽,因不识是何物,送来给孔子看。孔子看了,流泪叹气说:“这是麒麟啊!麟啊,你生不逢时啊!”所以五经里面称《春秋》为《麟经》。
下面我们来说“白驹食场”。那“白驹”是什么意思呢?
《说文解字》马二岁曰驹。《注》六尺以上马,五尺以上驹。意思是两岁以内的马称为“驹”。白驹从字面上的意思就是小白马。但在古代,马不是一般的的动物,而是武兽。《说文解字》:“马,怒也。武也。象马头髦尾四足之形。”意思是说马的马鬃马尾四足的形象是怒的形象,是一种武兽。《正韵》对马的解释:乘畜。生于午,禀火气。火不能生木,故马有肝无胆。胆,木之精气也。木脏不足,故食其肝者死。《易·说卦传》:乾为马。疏:乾象天,天行健,故为马。《春秋·说题辞》:地精为马。《春秋·考异记》:地生月精为马。月数十二,故马十二月而生。凡此种种,说明马在古代不是普通的动物。

图片源自网络,侵删
古代用白驹为典的很多,庄子也有白驹过隙的典故。为什么用白驹,用黑驹不行吗?白驹代表龙马的意思。那什么是龙马呢?
《尚书中候·握河纪》上说:“伏羲氏有天下,龙马负图出于河。”说的意思是伏羲氏统治天下时期,龙马背负河图出于孟河。而在《宋书·符瑞中》中记载了龙马的形象:“龙马者,仁马也,河水之精。高八尺五寸,长颈有翼,旁有垂毛。鸣声九哀。腾黄者,神马也。其色黄,王者德御四方则出。”意思是说龙马是仁德之马,河中的精灵。它高八尺五寸,长长的颈项生有翅膀,两旁有下垂的长毛,呜叫有各种悲沉的声调。马一旦和龙相关,就变得神异了。龙马的出现也是太平盛世的象征。
“白驹食场”一句也是引经,《诗经·小雅·白驹》就有“皎皎白驹,食我场苗,执之维之,以永今朝”的诗句。意思是:洁白纯净的小白马,吃我园中嫩豆苗。拴好缰绳把他留在这里,就在我家过今朝。所说那位贤德人,请在这儿尽情地逍遥。
这里的鸣凤与白驹,代表了那个以道德仁义为教化的太平盛世出现的祥瑞。意思是凤凰在竹林里自由自在地飞翔,发出了欢快的鸣叫。白色的小马驹无拘无束地在草地上吃着草,享受着太平时光。多么和谐的场面啊!
#文化##文学##每日美文分享##千字文##微头条激励计划##在头条看见彼此##妙笔生花创作挑战##我要上头条#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