社会充满戾气?鲁枢元教授著书呼吁:读《聊斋》做一个厚道人
社会充满戾气?鲁枢元教授著书呼吁:读《聊斋》做一个厚道人
“两个字表达这本书的主题,就是‘厚道’。”6月20日上午,由中州古籍出版社出版的《天地之中说聊斋》新书发布暨研讨会在尚书房海汇港店举行。现场,本书作者——黄河科技学院特聘教授、河南大学讲席教授鲁枢元与众位嘉宾、书迷朋友们分享了自己的感悟。
据介绍,《天地之中说聊斋》另辟蹊径,从生态文化的视野对中华文化瑰宝《聊斋志异》做出新阐释,展现了蒲松龄为女性造像、为乡土立言、守护人类天性、善待自然万物的淳朴人格与博大情怀。作者行文不拘一格,亦庄亦谐,随意点染,触类旁通。
在鲁枢元看来,在蒲松龄的《聊斋志异》里,厚道无处不在。比如新书发布会现场,郑州广播电视台主持人刘阳演绎的经典篇章《骂鸭》片段,故事讲的是邻居偷了老汉的鸭子浑身长满鸭毛,只有被鸭子的主人痛骂一顿,鸭毛才会消失。老汉心存仁慈,丢了鸭子不计较也不想骂。偷鸭人只能将实情如实相告,没想到老汉刚刚骂完,偷鸭人立马就痊愈了。
“骂和不骂都是对他好,这就是蒲松龄的厚道。蒲松龄的厚道作为一种生态人的品格,已经把它扩展到人类社会之外了,扩展到整个自然界。”鲁枢元认为,蒲松龄著述《聊斋》,不但对人厚道,对植物、动物甚至对石头这样的无机物都充满了感情。
鲁枢元把生态分成三个层面:自然生态、社会生态、精神生态。“自然生态就是如何对待万物,万物于我为一,善待万物。对别人的尊重和关爱,这个是社会生态。这两个生态搞好了,作为一个生态人,他的内心是丰富的,因为他充满了爱心,他的内心是干净的、宁静的,这就是我讲的精神生态。”
鲁枢元说,生态的关键在人心,不在大自然,重要的是要形成一种生态人格——厚道,厚道是生态人的基本人格因素,在社会充满戾气的环境中非常稀缺,他呼吁:“读《聊斋》,做一个厚道人。”
来源 河南青年时报·东风新闻
记者 蔡琳/文 赵墨波/图
编辑 杨阳
校对 张磊
审核 田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