菊豆:巩俐“大尺度”出演禁片背后,是被扭曲的情欲和人性
菊豆:巩俐“大尺度”出演禁片背后,是被扭曲的情欲和人性
1990年,张艺谋导演,巩俐、李保田主演的电影《菊豆》上映。
与他以往的中国系列电影类似,这部电影是典型的“墙内开花墙外香”,在国外,它得到了很高的肯定,甚至成为第一部获奥斯卡最佳外语片提名的华语片。但在国内,它得到的负面评价远远大于正面,甚至被封禁25年之久。
它之所以备受诟病的重要原因之一就是它的裸露戏在当时堪称“大尺度”,24岁巩俐如鲜花盛开般健康美丽的身体也使影片蒙上了“欲”的色彩。
然而,从现在的视角来看,片中的裸露镜头并非是取悦观众的噱头,而是假借“性”之表象,去探索和寻求欲望的本质,进而引发深一步的思考,在整个悲剧的塑造中,有着不可获取的推动作用。
正如《电影评论》所说:
“该片的情爱和裸露镜头理性色彩较浓,是剧情发展必不可少的一环,起到了承上启下的作用,更深层地挖掘了人物之间的关系纠葛;折射着人物的性格,浑然一体,难分难割,没有它则人物性格的刻画不可能完成。”
1. 被压抑与被损害的
古老的南方小镇,有一座杨家染坊。老板杨金山是个将行就木、刻薄吝啬的老头儿,整天一门心思想着子孙满堂。
讽刺的是,杨金山有生理缺陷,床第间经常力不从心,但他不怪自己“不行”,反而把怒火发泄在买来的女人身上,前面的两个老婆都被活活折磨死了,他又买了第三个。
新买来的少女名叫菊豆,青春美丽,全身带着蓬勃的生命力。然而,她所过的日子还不如杨家的牲口,白天,她在染坊拼命劳作,晚上,她被捆住手脚,身上压着马鞍,遭受着杨金山的非人虐待。
没有人在意她的痛苦和眼泪,就像大家都知道杨金山前面的两个老婆都是被他虐待死的,却没有任何人会为她们发声、主持公道,在那个时候,女人就是男人的附属品,身体性命都是私人财产,被虐待、被随意处置都是稀松平常的事。
然而菊豆比前面两个女人幸运的是,她的美,引起了杨家帮工杨天青的注意。杨天青是杨金山收养的孤儿,称杨金山为叔叔,整天为了染坊辛苦劳作,却只混了一张嘴,年近四十还没有娶亲。
在菊豆极其有限的生活空间里,这个男人似乎是唯一能抓住的救命稻草,他虽然矮小丑陋,但毕竟是个男性,在当时的两性关系中有着绝对的优势。
而且他对菊豆也有好感,会透过墙上的洞偷窥她沐浴时的身影,也会在菊豆的痛呼声中愤然拿起杀猪刀砍向楼梯,尽管只是“帅不过三秒”,在听到杨金山的呵斥声后马上就胆怯了,但在那一刻,他是想过为她抱不平的。
孤立无援的女人向男人求助,“性”似乎是最直接也最有效的方式。
菊豆对着杨天青偷看她的小洞褪下衣衫,让他看见她身上的累累伤痕,在阳光下扬起美丽的脸,流着泪对他说:“那天他要弄死我,你别拦,让他弄死。”更在杨金山不在时肆意挑逗:“你看婶子像不像个狼,会不会吃了你。”
这样又柔弱又带着欲望的女人,似乎一下子就能挑动男人最敏感的点。在男性的世界里,杨天青是弱者,但在菊豆的面前,他有着拯救者和征服者的双重属性,这样的心理感受甚至比伟哥更有效。
于是菊豆被杨天青扑倒在染坊顶上,那哗哗落入染池的大红色绸缎,既代表喷薄而出的欲望,也象征了菊豆苦苦求生的火焰。
在周围混沌一片的灰暗和压抑中,这是唯一的鲜亮色彩,就像在再密不透气的铁房子里,也总会有人在墙壁上一点点抠出一个洞来,虽然它的本质,只不过是为了活。
2. 混乱倒置的关系
很快,菊豆生下了一个儿子,杨金山欣喜若狂,菊豆终于可以免受折磨了,杨天青同样高兴,无法娶亲的他有了儿子,后继有人,生命得到了延续。
更让两人高兴的是,杨金山在去酬谢大夫的路上中风,从此半身不遂,这个在染坊有着绝对权威的男人的轰然倒塌,意味着,菊豆和杨天青身上的重压被解除了,关上门,他们像真正的夫妻那样,白日一同劳作,晚上尽享人伦。
然而,杨金山身体瘫了,但他的心劲依然很大,面对着如胶似漆的菊豆和杨天青,他先是差点掐死菊豆,接着又试图除掉两人的孩子杨天白。
可以说,杨天白在杨金山知道他的身世那一刻起,就背负了杨金山对他的刻骨怨毒,若不是杨天青的威胁和保护,他根本没有机会活到成年。
然而,这一切恨意又被奇迹般地化解了,一直不开口说话的杨天白,竟然在杨金山试图推他进染池时,叫了一声“爹”。
这声“爹”让杨金山几乎热泪盈眶,让杨家的香火后继有人,几乎是他唯一的理想,如今眼看着变为现实,即使是名义上的又如何?
不得不说,对于香火的执念是件很神奇的事,就是到了今天,也依然有人为了它不惜买卖人口、代孕,因此也不难理解,在那个时代,杨金山会为了它“喜当爹”。
于是,杨金山为杨天白举办了隆重的三岁生日宴,也在这个宴会上,杨天青成为了杨天白的义兄,被迫要喊一声:“我的好兄弟。”
被带了“绿帽子”的杨金山笑逐颜开,孩子真正的父亲杨天青嚎啕大哭,这滑稽又悲凉的一幕充满了讽刺,而在其中的宾客肆意笑闹,全然忘记了自己也是悲剧的一部分。
然而,当人处于混乱倒置的关系中时,行为也会不由自主被异化,菊豆和杨天青偷欢时,他们的儿子杨天白恶狠狠地朝门上砸石头。
月事稍迟,菊豆便整日担惊受怕,不得不去找老尼姑求避孕药,老尼姑却给了她辣椒面,折磨得她生不如死,永远失去了做母亲的机会。
3. 吃掉人的规矩
杨金山在陪杨天白玩耍时,不慎掉入染池淹死,杨天青没了和他抢着给杨天白当爹的人,但与此同时,他也没了遮掩他和菊豆关系的遮羞布。
杨家祠堂里,长者们郑重宣布,菊豆守节,不得再嫁,杨天青和菊豆要拦馆49次,以表孝心,杨天青晚上必须离开杨家,睡到老王家。
于是在漫天的纸钱里,杨天青和菊豆哭喊着一次次扑向棺材,又一次次被面无表情的人拖开,精疲力竭后,他们坐在一片混乱里,狼狈地放声痛哭。
杨天白一天天长大,他对杨天青充满天然的敌意,更在别人议论杨天青与他母亲的关系时,愤然提起刀追赶。
菊豆面临父子相殴的现实,绝望喊出了:“畜生,你打的人是你爹啊。”但这非但没有缓和两人的关系,反而激起了杨天白更深的仇恨。在发现两人在地窖苟合晕倒后,杨天白救了母亲,却毫不犹豫地把杨天青丢到了池子里。
在母亲的惨叫和哭求中,杨天白狠狠击中了父亲,掐灭了他的最后一线生机。
很多人都从俄狄浦斯式的弑父情结来解读杨天白的行为,但就这个角色而言,除了“恶”的行为外,似乎没有更深层次的塑造和挖掘,所以与其从他本身的角色构造解读,不如从他所代表的的象征意义来理解更为贴切。
杨天白在剧中更像是一个符号,是“规矩”实体化的表现。在他取名字的时候,有人建议,剩下的好字眼不多了,不如另想一个,马上就遭到了呵斥:“不能坏了祖宗规矩”,就连他的名字,也是规矩的产物。
所以在杨金山淹死的时候,从来不笑的杨天白笑了,因为“规矩”会吃掉生命。杨金山送葬时,杨天白高高地坐在棺材上,因为“规矩”高于一切。
别人戏谑菊豆和杨天青的私情,杨天白恶狠狠地拿起刀就追,因为“规矩”的捍卫往往伴随着鲜血和暴力,杨天青在死前挣扎的时候,菊豆苦苦哀求,可杨天白甚至没有回头看她一眼,因为“规矩”是没有感情的。
然而讽刺的是,所谓规矩,本来就是以血脉为纽带,建立在亲缘感情上,可当规矩发展到一定程度,成为公认的规范时,规矩就变成了一把冰冷的刀,不带任何感情地肆意砍杀着不符合它要求的一切,包括亲情和血脉。
而杨天青心里的规矩,何尝又不是把两人逼上死路的一部分原因。当误以为菊豆害了杨金山时,他前所未有地打了菊豆一巴掌,暴露了他对整个父权制度的维护,在菊豆反复哀求他带她走时,他却困在那套从小被灌输的“规矩”里无法自拔。
“规矩”最残忍的地方就在于,它将本来活生生的人,逐渐异化成了规矩的一部分,一方面受着“规矩”最狠毒的压榨,一方面又不自觉地加固着“规矩”,让它一点点成长为吞噬激情和活力的可怕怪物。
结语:
不同于剧中的男性角色,菊豆美丽,倔强,有着强烈的反抗意识,她会愤然对杨金山喊道:“你弄不死我。”也会大胆要求杨天青带她和孩子离开小镇,寻找新的生活。
只是,在层层禁锢下,她的反抗微弱到不足挂齿,经历重重磨难后,她失去了面对现实的希望,宁愿和杨天青永远躺在黑暗憋闷的地窖里,只是,这卑微的愿望最后也被现实无情击碎了。
悲哀的是,击碎她欲望的,恰恰是欲望的衍生物——儿子。
而她的欲望又是什么呢,无非是午后暖阳下,那个男人偷偷塞给她一面镜子和一顶艳丽的头巾,对着她已经衰老的脸庞,真心实意道一句:“还像以前一样好看。”
这不过是一个人最基本的欲望,爱,也被爱着。
只是,在那泯灭人性与欲望的“规矩”下,这一切,也只能在绝望的大火里,统统化为乌有。
被撕裂的美,被磨灭的可怜愿望,这就是《英雄》以前的张艺谋想传递给我们的东西,即使他不是曾呼喊“救救孩子”的鲁迅,也毕竟在这条路上,尝试过,也探索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