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对新干涉主义的一点思考

对新干涉主义的一点思考

干涉主义主要分为三个历史阶段,二战以前,二战结束到苏联解体两极格局瓦解和20世纪90年代以来的新干涉主义。实行新干涉主义的西方国家称他们的行为是人道主义干涉主义,是在履行保护的责任,但无论西方国家如何美化其干涉行为,都不能改变其大国霸权主义,利己主义与强权政治的实质。本文从传统意义的“人道主义”干涉理论的产生到新干涉主义理论的形成,论述了新干涉主义的内容和实质,对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利用“新干涉主义”对他国采取军事行动进行批判,揭露其干涉的实质。

一、传统意义的“人道主义干涉”理论与实践

干涉主义最早是以“人道主义”为借口,对他国进行武装干涉,因此,人们习惯上称它为“人道主义”干涉。“人道主义”干涉理论,在西方可谓源远流长。16世纪初期,西班牙法学家维多利亚(1483—1546)提出,按照国际法,对于拒绝给予本国臣民以基本人权,例如自由从事宗教权利的国家,可以进行干涉。近代国际法奠基者格老秀斯指出:如果国内司法管辖表现为对人类的残暴,那么,国家主权的排他性就不复存在了,因为,任何人都没有遭受残暴行为的理由,当权者应该为其残暴接受处罚。这是“主权有限论”的法理依据,它在西方传统国际政治思维中具有较为普遍而持久的影响。该理论认为,主权的合理公正行使,受到一定的限度。“人道主义”干涉就是“正当”使用强制手段使别国人民免遭超出限度的专横和持续的虐待。 “人道主义”干涉的行为,可以追溯到19世纪,并延续到20世纪末。著名的事例有,1827年英法俄三国联合干涉土耳其;1860年法国干涉叙利亚;1876-1878年俄国干涉波斯-黑塞哥维那和保加利亚;1898年美国干涉古巴等。据学者统计,自第二次世界大战结束至20世纪末, “人道主义”干涉仍发生了15次。然而,早在1883年,法国著名国际法学家福德尔就明确指出:“人道主义干涉是非法的”,因为它构成了对国家独立权的侵犯。随着国家主权和不干涉内政原则的逐步确立,反对“人道主义”干涉的呼声不断高涨。现在,由于新干涉主义理论的提出,对“人道主义”干涉起到了推波助澜的作用,反对“人道主义”干涉的斗争任重而道远。

二;新干涉主义的理论与实践

(一)新干涉主义的概念

新干涉主义”是近年来西方流行的一种以捍卫人道主义为名用武力干涉他国内政的政策和行径。“新干涉主义”的理论基础是“人权高于主权”,其目的是在全世界维护和推行西方的“民主”和价值观,建立由西方主宰的世界秩序。由于“新干涉主义”违背国际法基本准则,破坏国际集体安全机制,粗暴践踏别国主权,因而遭到了国际社会特别是发展中国家的坚决抵制。

(二)新干涉主义理论基础

20世纪90年代西方国家开始大肆鼓吹“人权无国界”、“主权有限论”、“人权高于主权”等论调,特别是科索沃战争结束后,美国政府正式抛出“克林顿主义”,至此,西方“新干涉主义”的理论框架得以明确。“人权高于主权”是新干涉主义的主要理论基础,这一理论的要害在于用西方的人权观和人权模式来否定广大发展中国家的主权[1]。“人权高于主权”在理论上是错误的,在实践上是有害的。 第一,“人权高于主权”歪曲了人权与主权的关系。人权,即人的生存和发展的基本权利,包括生命权和生存权、政治权和公民权、经济社会和文化权、民族权与和平权、发展权与环境权等等,这些权利是密不可分的。这是国际社会的共识,不仅载入各国宪法,也写进联合国宪章和有关文件。由于当今世界关于人权的内容和范围的规定相当广泛,因而任何国家也未达到尽善尽美。同时由于各国历史背景、社会制度、经济状况、文化传统、宗教信仰等不同,对于人权的认识和实施要求也不完全相同。主权,就是一国固有的处理其国内和国际事务而不受他国干预或限制的最高权力。主权一词有一个演变过程。近代意义上的主权指国家的特殊属性,是国家区别于其他集团的标志,它意味着最高的、绝对的和永久的权力,具有不可分割、不可让与等特性。现代政治学和法学等学科对主权的定义是:主权是一个国家所固有的,是指它在国内的最高权力和在国际上的平等权和独立权。由此可以看出,主权概念包括对内和对外两层含义。对内主权,主要是指人民与国家权力的关系。现代民主国家实行的是与封建的“主权在君”相对立的“主权在民”的原则,强调国家权力是人民给予的,人民是国家的主人,体现了人民与国家的一致性。对外主权,是指国家之间的关系。在这方面主权的含义主要是指国家的独立权、平等权。国家主权原则早在1648年的《威斯特伐利亚和约》中就被承认是国际关系中应遵守的准则,但是成为世界各国公认的国际关系的基本准则是在第二次世界大战以后。二战后,国际社会在吸取两次世界大战的惨痛教训、总结全世界人民反法西斯战争胜利经验的基础上,为了促进建立平等和友好合作的国际关系,于1945年联合国成立时在《联合国宪章》第二条中明确规定:为实现维持国际和平及安全的宗旨,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遵行“各会员国主权平等之原则”,“应以和平方法解决其国际争端”。之后,在1965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和1970年10

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关于各国依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 合作的国际法原则宣言》两文件中,又进一步重申和明确了这一准则。1974年12月联合国大会通过的《各国经济权利和义务宪章》中,又明确规定国家主权独立和平等不仅是指导国际政治关系的基本原则,而且是指导国际经济关系的基本原则。经过五十多年的国际关系的立法和实践,国家主权原则已经成为各国公认的、具有普遍意义的、构成国际法基础的法律原则和国际关系主体的首要行为准则。

(三)新干涉主义的表现形态

第一种是美国版,称为“克林顿主义”(Clinton Doctrine ),鼓吹“人道主义干涉无国界”理论。它是针对西方提出的由于种族冲突或国家暴力侵犯人权造成的人道主义灾难实行世界范围内的干涉。在北约对南联盟实行空中打击的第二天,克林顿在向美国民众发表的电视讲话中声称,北约的军事打击是出于“人道主义立场,是为了避免更大的人权灾难”,完全是一种“人道主义干预”,是“为在世界范围内停止民族清洗而进行的干预”。从美国插手科索沃事件的整个过程来看,“克林顿主义”有三个特点:(1)一改克林顿执政初期在卷入地区冲突(如波黑)时较为温和甚至消极的态度,采取以军事武力积极介入的姿态;(2)没有以涉及美国重大的安全、经济利益为条件,而把“人道主义”作为理由,较以往大大扩展了干预的借口;(3)干预的地域“范围”扩大为“世界范围”。

第二种是英国版,称为“布莱尔主义”,鼓吹“人权高于主权”理论。1999年4月22日英国首相布莱尔,在美国芝加哥经济俱乐部的讲话中,认为,“国家主权并不及人权和防止种族灭绝重要”,主权并不是绝对的,并非完全不可侵犯,人权等价值观应在主权之上,欧美的价值观应是人类普遍的价值观,更重要的是“我们的价值观的传播会增进我们的安全”。因此,违反了欧美的价值观即民主、人权、法制,就会危害欧美的安全,对违反这种价值观的国家就可以进行干涉。[2]P14月26日,布莱尔在北约首脑华盛顿峰会期间,发展表了题为“国际共同体主义(Doctrine of lnternational Community)”的演讲,提出,在全球相互依赖程度加深的情况下,与经济全球化的态势相适应,政治和安全的全球化是一种必然趋势。以不干涉内政为原则的“孤立主义”已经过时,有必要在某种“普遍的标准”下,对他国内政进行国际干预,有必要在改革现有的国际组织机制的基础上重新建构全球政治和安全秩序。

在国际形势日趋复杂的情况下,美英在处理国际事务中扮演着重要角色,配合默契,两国关系“亲密无间”,“克林顿主义”与“布莱尔主义”相互渗透,“人道主义干涉无国界”的理论包含有“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人权高于主权”的理论也包含有“人道主义干涉无国界”的理论,两个理论相互弥补,相互交织在一起,共同构成“新干涉主义”理论。

(四)新干涉主义的实践

出兵海地

一九九四年十月,美国总统克林顿下达了向海地出兵的决定,其目的是更换海地的政府。这个决定,是在美国国会里由黑人众参议员组成的"黑人团体"(Black Caucus)的督促下做出的。"黑人团体"是美国国会内部的左派力量,经常推动有利于美国黑人利益的立法和其他有进步倾向的立法。克林顿侵略海地、强行更换海地政府的政策,也受到了美国的一些"进步团体"的支持。他们认为,美国过去一向通过军事干涉支持世界上的独裁专制政府,现在冷战结束了,轮到美国以实际行动赎回它的罪过的时候了,那就是以其强大无敌的军事实力来为世界做些好事,比如在世界各地执行一些"开明"的军事干涉,更换第三世界的独裁政府,把"人权、民主"带给第三世界人民。出兵海地就被一些"进步人士"认为是这种"开明"军事干涉的首次实践,而由曾在越战中逃避兵役、参加过反战活动的克林顿来执行这次"开明"侵略,其象征意义更加明确了。形成强烈对照的是,美国政治的传统右翼人士(坚决反共、支持冷战时期的美国全球干涉),对这次"与美国切身利益毫无关系"的军事干涉,表示强烈反对。



引渡皮诺切特

一九九八年十月十六日,英国政府逮捕了在英国治病的智利前总统皮诺切特,英国议会上院兼最高法院又于十一月二十五日裁定西方国家有权引渡和审判皮诺切特。智利政府对这种违反外交豁免权和侵犯智利司法主权的作法表示抗议。然而,西方媒体和大多数西方"左派"人士欢呼英国政府的举动,认为这是西方为过去扶植皮诺切特军人独裁政府的罪过所作的补救。更有一些人指出,从美国侵略巴拿马捉拿诺尔列加到英国逮捕皮诺切特,为今后西方国家名正言顺地逮捕、审判"第三世界的独裁者"建立了先例和程序。



轰炸南联盟

一九九九年五月十三日,德国绿党代表大会在严重分裂的情况下投票否决了要求北约无条件立即停止轰炸南联盟的决议。假如这个决议通过,将导致施罗德联合政府的瓦解。属于绿党的外交部长费舍一直是轰炸南联盟的积极支持者。费舍认为由于科索沃的特殊情况,北约即使没有联合国的批准,也必须执行轰炸行动。费舍在六十年代是激进左派学生运动的参加者;现在,他认为北约应担当起维护其他国家人权的义务,他毫不掩盖对南联盟总统和中国领导人的厌恶之情。



推翻卡扎菲政权

2011年3月19日,西方国家对利比亚发动了名为“奥德赛黎明”的军事打击,以武力方式推翻了卡扎菲政权。这场战争成为西方国家强行武力介入一个主权国家内部事务的一个新“范例”,“新干涉主义”成为笼罩在国际关系中挥之不去的一块阴云。



叙利亚复制

令世人不安的是,西方大有继续推行“新干涉主义”势头。人们注意到,西方国家已经将叙利亚列为继利比亚之后的又一个目标,将推翻巴沙尔政权作为其“终极目标”。为尽快实现这一目标,西方国家试图将“利比亚模式”复制于叙利亚,如同利比亚问题一般,将叙利亚问题国际化,如将叙利亚问题提交到联合国安理会进行表决;推动举行“叙利亚之友”国际会议等等。

(五)新干涉主义的危害

由于“新干涉主义”的实质是维护西方的价值观念、社会制度和自身的利益,是霸权主义的表现,因而给国际社会带来了极其严重的危害。

1,“新干涉主义”是反人权、反人道的。

西方国家向世界宣布,新干涉主义是“人道主义干涉”,进行干涉是为了“消除人道主义灾难”和“维护人权”。众所周知,人权是普遍性和特殊性的统一。当今世界上没有任何一个国家的人权状况是十全十美的。各国的历史、国情和发展水平不同,保障人权目标的侧重点和途径也有所不同。人权问题虽然有国际性的一面,但在本质上是一个国家主权范围内的问题,各主权国家担负着实施和保障人权的主要责任。如果不考虑人权的特殊性,不尊重各国的客观现实,动辄 对他国加以干涉,那么,不仅不能有效地促进和保护人权,反而有可能严重恶化其他国家的人权状况,造成对人权的更大规模的侵犯。1999年3月北约以“保护人权”、“拯救科索沃正在发生的人道灾难”为由,动用了最先进的常规武器甚至是国际法禁止使用的武器,对南联盟进行长时间、大规模、高烈度的打击,造成了重大财产损失和人员伤亡,直接酿成20世纪末最大的人权灾难。事实证明,不论新干涉主义所用的“人道主义”词句多么动听,但只要结合现实稍加分析,就不难发现,其实质只能是霸权和霸道,其后果只能是反人权、反人道。

2,“新干涉主义”破坏了主权平等原则。

现行国际法的基础是国家主权平等原则。《联合国宪章》第二条规定了联合国及其会员国应予遵循的七项原则,其第一项就是“各会员国主权平等”。《国际法原则宣言》和《各国经济权利义务宪章》也分别规定了“各国主权平等”和“所有国家主权平等”的原则。此外,1960年的《给予殖民地国家和人民独立的宣言》,1965年的《关于各国内政不容干涉及其独立与主权之保护宣言》,1970年的《关于各国依据联合国宪章建立友好关系及合作国际法原则宣言》等国际法文件也都体现和强调了这一原则。1970年,联合国通过的《国际法原则宣言》还明确规定了主权平等的六条要点。由此可见,国家主权平等原则是国际法的核心和根本,否定、贬低别国的国家主权,就是从根本上否定、破坏国际法。“新干涉主义”提出“人权高于主权”,归结起来就是说:为维护“人权”、“人道主义”可以置国际法于不顾,采取包括军事行动在内的一切行动,这是完全违背国际法和粗暴践踏别国主权的行为。

3,“新干涉主义”动摇了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从而企图摆脱联合国对其霸权的制约。

国际法的发展经过了两个阶段。在20世纪中期以前,国际法在程序方面的发展始终没有突破,国际和平的维护靠的是“个体安全体制”,即各国依靠自身的力量以及与其他国家的联盟来维护自身的安全。在这样的条件下,国家不可能放弃战争的权利,当自身安全受到威胁时,战争就成为现实的选择。20世纪中期,国际法在程序方面有了进一步发展,产生了集体安全体制,意味着国际社会形成了集体维护和平与安全的机制。在这样的体制下,国家解决争端才更有可能不诉诸战争。集体安全制度在维护和平与安全方面发挥了重要的作用。但是,从联合国成立开始,联合国及其安全体制的作用就受到了美国等西方国家的挑战,特别是冷战结束后,美国为了推行其霸权主义,更是不把联合国安理会的“五大国一致”原则放在眼里,当美国的霸权主义行径在联合国安理会受到制约的情况下,它就会绕开联合国我行我素。对伊拉克实施军事行动,对南联盟和伊拉克发动战争,都是美国绕开联合国行动的典型例证。它充分暴露了以美国为首的西方国家企图改变联合国集体安全制度,在全球推行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本来面目。

三,新干涉主义与传统干涉主义的异同点

西方新干涉主义与传统干涉主义的不同点:第一、二者发生的时代背景和国际环境不同;第二、二者的方式、手段不同,新干涉主义是美国为首的北约退居幕后,让反政府武装推翻政府,而传统干涉主义直接出兵;第三、二者相比,新干涉主义更具有更大的迷惑性,,新干涉主义借助联合国的名义,以及保护平民、人权、人道主义的口号干涉别国内政,而传统干涉主义直接赤裸裸的武装侵略。

西方新干涉主义与传统干涉主义的相同点:新西方新干涉主义也好,传统干涉主义也罢,都是霸权主义、强权政治的突出表现,都是肆意干涉别国内政,都是宣传西方的价值观,其最终目标都是建立一个符合西方价值观的、符合西方利益的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

四;对西方新干涉主义的评价

正确评价西方的新干涉主义:西方的新干涉主义是美国为首的北约霸权主义和强权政治的突出表现,它践踏了国际法的基本准则、违背了《联合国宪章》的基本原则和准则,是与时代潮流背道而驰的,西方的新干涉主义不是在和平共处的五项基本原则上解决问题,是肆意干涉别国内政,不利于和平发展两大主题的发展、也不利于国际政治、经济新秩序的建立,它不仅损害了当事国人民群众的根本利益,也必然损害全世界人民的根本利益。

五;对人道主义干涉的五点建议

1;必须遵循《联合国宪章》的宗旨与原则。

2;反对强权政治,国际干涉的决策应进一步民主化

3;必须尊重联合国在国际和平与安全领域里的主导作用

4;国际干涉要适度

5;国际干涉的行动应与该情势的严重程度相称



【参考文献】1,钟铭佑;零陵学院学报第26卷,第一期

2,居占杰;信阳师范学院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 第24卷 第5期 2004年10月

3,好搜百科;新干涉主义

4,时事政治考研网

5,盛红生;武装冲突中的国际法问题研究


同类推荐

​国际金融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金融学试题及参考答案 《国际金融学》 试卷A 题号 一 二 三 四 五 六 七 总分 得分 得 分 评卷人 一、单项选择题(每题1分,共15分) 1、特别提款权是一种账...

​宠物小精灵/神奇宝贝/口袋妖怪 系列壁纸

​宠物小精灵/神奇宝贝/口袋妖怪 系列壁纸

宠物小精灵/神奇宝贝/口袋妖怪 系列壁纸 宠物小精灵/神奇宝贝/口袋妖怪 系列壁纸 宠物小精灵/神奇宝贝/口袋妖怪 系列壁纸 宠物小精灵/神奇宝贝/口袋妖怪 系列...

​【和男/女朋友聊天的小套路之第四弹】

​【和男/女朋友聊天的小套路之第四弹】

【和男/女朋友聊天的小套路之第四弹】 之前发的那些聊天套路大家是不是都用过啦,今天继续更新第四弹,现在直接上图哦 PS:这次的套路图不仅对象适用,普通...

​情书模板,情书模板

情书模板,情书模板 亲爱的(对方名字): 我写这封情书,是想向你表达我内心深处对你的感受。每次想起你,我的心就会跳动不已,仿佛你就在我身边一样。...

​罗姓的来源

​罗姓的来源

罗姓的来源 何谓姓?姓在母系社会就已经出现,是以母系为血统而组成的血亲团体,也是对外交往中表明自己身份的徽记。何为氏?氏是由姓中繁衍生出来的分支...

​东方第一哨 把太阳迎进中国

​东方第一哨 把太阳迎进中国

东方第一哨 把太阳迎进中国 打开中国地图 注视雄鸡 鸡嘴顶端处 黑龙江乌苏里江手挽手 那里有中国最东的乌苏镇 那里是太阳最先升起的地方 每当星星月亮悄悄隐...

热门排行

随机推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