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华巴洛克风情街:承载历史记忆,带你倾听城市故事
中华巴洛克风情街:承载历史记忆,带你倾听城市故事
逃离一成不变的城市
遇见城市最初的样子
总能成为旅行中惊喜
在这些古老建筑里
总是藏着不期而遇的浪漫与美丽
哈尔滨道外的中华巴洛克风情街,是一个值得闲庭信步的地方。拿着相机,处处都是景。
街道两旁的房子特别陈旧,透露出沧桑感。漫步在街头,会让人猜想一百多年前老道外的热闹场景,如今岁月更替,物是人非,但是城市最初的样子依旧令人着迷。
哈尔滨老道外的中华巴洛克风情街位于道外区中部核心区,是哈尔滨重要的景点之一,也是哈尔滨近代发展中历史最为悠久的地区,总用地面积50.27公顷。采用“修旧如旧”方式,使整个保护区内的历史建筑可以完整保留,可以说它是富有中华特色的具有欧洲风情的巴洛克风格建筑。
老道外是哈尔滨的发源地。百年前的哈埠只有东西两区,东区是道里、南岗,住得都是洋人,西区便是道外,住的是中国老百姓。史料记载,20世纪初,一批精明干练、有头脑、有胆识的民族工商业精英,率先在南二道街开商铺、办实业,在道外的腹地置地盖房。盖楼时那些中国工匠纷纷效仿道里、南岗的洋房,采用中国的建筑手法,清水砖墙,白灰勾缝,砖木结构,雕花围檐,建造成了典型的中式“小洋楼”——欧式立面、中式院落。
哈尔滨老道外的发展不仅留下了古老的建筑群,同时留下了它独具特色的美食,正所谓在哈尔滨“吃在道外”。
哈尔滨张包铺始建于清光绪二十八年(1902年),至今已有一百多年的历史,是哈尔滨老道外最有名的小吃铺之一。相传在清朝末年一位张姓的年轻人来到哈尔滨带来了一手娴熟的包子技艺,并在哈尔滨道外区开了这家张包铺,包子做工细腻,皮薄馅大,远近闻名,成为了当地的著名小吃.
如果来到这里,一定要品尝这里的包子和菜肴,价廉物美!平时过来,店堂内座无虚席,排队拿号......
为增添哈尔滨冰雪的乐趣,中华巴洛克风情街增添了互动娱乐项目。在中华巴洛克南三道街“影视制作片场”的大型院落冰迷宫及位于前广场的冰滑梯可谓让人眼前一亮。
傅家(店)甸,也称马场甸子,曾经是松花江畔的一片沼泽地。1746年,山西太原人傅振基跟随阿勒楚喀副都统温喜山当厨师来到阿城。傅振基烹艺甚高,善做面食,尤其刀削面薄如窗户纸,拉不断条,筋道好吃,常常受到温喜山的夸奖,后被恩准于道外天一街一带落户为民,捕鱼摆渡为生。
随着越来越多的人口的迁入,傅家甸成了气候。傅振基家开了第一家店,为往来的车马提供粮草、食宿,做着修车、挂马掌的营生。之后,其他人家陆续开了烧锅、药铺、网场、客栈、线香铺、打尖店等,统称傅家店。于是傅家店就在此诞生和发展起来!
当民俗遇到冰雪,一定碰撞出别样的火花。在这里,你会看到亚洲最大的两座冰财神(文武财神),如果过来玩儿千万不要忘了拜一拜。不仅如此,这里还有带民俗元素的冰景图腾、聚宝盆……
联合国人居范例奖的评选专家和国际建筑艺术专家来哈尔滨考察后,对这片建筑群的评价是:无论是从巴洛克建筑的数量、还是它的历史厚重感来说,价值都超过了中央大街,哈市申报联合国人居奖,唯一够条件的就是老道外的中华巴洛克建筑区。
如果你来到风情街,不仅会被这里的景色迷住,还有皮影戏、糖人、相声、小吃等,更是很多电视剧来这里取景拍摄。保你来过不后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