引申出来的意义(词的引申义只指从原始义或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引申出来的意义(词的引申义只指从原始义或基本义引申出来的意义)
我也举几个例子吧!
汉字起源于商朝,但汉字不是凭空产生。我们的祖先擅长观察自然界的万物,喜欢用“图画”的方式来表达对这个世界的认识。到了商朝,这种图画的形式演变成了最初的汉字,也就是甲骨文。甲骨文已经可以在一定程度上记录和表达一些事情。
商朝的甲骨文主要用于占卜和祭祀。比如说,占卜是否要打仗,在龟甲两边写上“yes”和“no”,然后在火上烧,看哪边裂开。另外,商朝有专门的史官,负责把重要的活动事件及其时间(天干地支)刻在龟甲兽骨之上。
商朝人认为,人死了以后是有灵魂的,可以保佑自己,于是有了祭祀祖先的活动。“且”这个字就像祖先的排位,是原始“祖”字。后来,在“且”的旁边加上偏旁“礻”(示)表示祖先,因为“示”表示祭祀用的台子。台子上的祖先牌位自然表示祖先。“且”字引申为表示并列关系的副词,可能是因为所祭祀的祖先都是并列的关系吧。
我们从这个例子可以看出,“本字”加个偏旁表示本意,“本字”本身引申出其它意思,这样的现象在汉字中比比皆是。
“或”这个字,原本表示城池。国家没有大一统的时候,很多城池自己就是一个国家。“或”字中的“口”就代表城池,“一”代表大地,“戈”代表兵器,用来保护城池。后来秦统一了全国,在“或”字外面加一个大的“囗”,表示一个大的国家。“或”字引申为选择关系,可能是由于过去城池太多,攻打城池总得挑选一个。
汉字最初都是有实际意义的,后来加上偏旁表示本意,自己引申为更加抽象的、无法直接造字的、但更常用的汉字。常用的当然要简单一点。在汉字不完善的年代,急需创造或借用汉字表达想要的意思,汉字的“引申意义”正是源于此。
因为汉字是表意的文字,属于分析性语言,语序和虚词是表达语法意义的重要手段,所以,需要根据每个词在句中的位置,与上下文的关连,才能确定其真实含义。构成了世界上最完美、但又最复杂的、表意的文字体系。
引申义是汉写独有的魅力所在,它在诗词歌赋里的作用更是比比皆是,如:
“一从大地起风雷,便有精生白堆……今日欢呼孙大圣,只缘妖雾又重来“,——通篇只为最后一句服务!
再如松竹梅、真善美、假恶丑,都是从表象去引喻、引深、拓展,需要观察、琢磨、推敲……,总之,慢慢积累才能驾轻就熟……!
不知,说明白了吗?
班门弄斧,见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