拆屋效应
拆屋效应
什么是拆屋效应?
鲁迅先生,曾于在他的演讲《无声的中国》中,有这样一段话,很有趣。今天分享给大家:
中国人的性情总是喜欢调和、折中的,譬如你说,这屋子太暗,说在这里开一个天窗,大家一定是不允许的,但如果你主张拆掉屋顶,他们就会来调和,愿意开天窗了。
上面这段话中所表现的情境,先提出很大的要求,接着提出较少的要求,在心理学上,被称为拆屋效应。
为什么会有这种心理呢?
有人分析为,人在面临一些自己不想发生的事情的时候,心里肯定会想方设法采取一些措施避免事情的发生。
同时呢,也在调整自己心里的矛盾,准备继续接纳要发生的事实。要是在调整平衡状态的过程中,如果此时出现一个新的选择,就很容易在内心接受损失较少的那种行为。甚至是他之前反对的。今天说的这种“拆屋效应”,是谈判中常见的方法和技巧。在生活工作中,也可以使用。买东西砍价的时候,先给一个较低的价位,然后慢慢往上加,最终达到自己想要的价位;要想让别人帮忙,首先提出一个较大的要求,讨价还价之后达到自己的目的……
我们如何应用“拆屋效应”呢?
提出要求时要大胆开口。在这个相对离谱的要求的衬托下,你的真实要求就由于显得合理而易被接受。
要有自己的底线。这个底线即自己的真实目的,在双方之间起到缓冲作用。让对方进行对比。面对两个选择,人们常常会进行对比,选择对自己最有利的一个,这时,你就要暗示对方按照自己的想法去做。不给对方缓和的机会。双方对峙时,最重要的是气势,不给对方任何缓和的机会,便是自己气势的展现。
这个策略有一定的效果,但是要用到恰到好处才行。否则,根本就没有用。如果对方一开始就看透你的伎俩,或者是真没有办法以及实力,来满足你的条件时,那这个策略几乎不会成功。
说到底,还是实力决定一切。在绝对实力面前,套路也要靠边站。所以,平时还是努力提升自己,而不是走捷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