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篇):长治潞安府城隍庙
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山西篇):长治潞安府城隍庙
潞安府城隍庙位于山西省长治市城区东街庙道巷。长治为明清潞安府治所,城隍庙始建于元代,现存建筑中大殿和角殿为元代建筑,余为明清建筑。2001年被列为第五批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
城隍庙整个布局疏密有致,规模宏敞,构造壮丽,山门、耳殿、玄鉴楼、戏楼、献亭、中大殿、寝宫、配殿、廊房等无不具备,反映了元代以来我国古建筑构架与布局的特点及上党地区的地方风格与手法。各殿屋顶上皆以五彩琉璃装饰、釉色斑斓,光映霞表,艺术价值极高,整座庙院中元、明、清三代建筑共存,是全国现存府城隍庙中规模最大、保存最好的。
潞安府城隍庙的玄鉴楼由主楼、东西角楼、戏楼、抱厦组成。主楼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六椽,两层楼房,一层中辟门洞,二层前檐隔扇装修。后与倒座戏楼相连。单檐歇山顶,筒板布瓦覆面,琉璃剪边,琉璃脊饰。
戏楼座南面北,建于明代,清光绪三年(1877)失火焚毁,民国二十二年重修(1933)。舞台前伸,形如“凸”状,四方翼角,加之屋面琉璃铺设,金碧辉煌。面宽三间,进深二间六椽,明间大于次间,从而扩大了戏台的表演空间。
中大殿是城隍庙内年代最久远的建筑。大殿面阔五间,进深六椽,悬山顶,是一座有明显地方建造手法的元代遗构。殿内高大宽敞,采用了当时流行的也是先进的建筑方法,即减柱法。它运用科学的力学原理,合理安排建筑构造,减少殿内柱子的数量,仅用四根内柱就支撑起了大殿屋顶,使殿内空间得到扩大。
城隍寝宫。潞安府城隍庙祭祀的城隍为谁,已不可考。