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奥运假唱”14年后,林妙可和杨沛宜经历了什么?张艺谋直言后悔
“奥运假唱”14年后,林妙可和杨沛宜经历了什么?张艺谋直言后悔
2月22日,林妙可在微博更新了动态。
这些年与其一并被舆论关注的杨沛宜,最新的动态,
还是去年9月份网上曝光的几张未知演唱地的现场照片。
2008年奥运会至今,几乎转瞬间两个当年的小姑娘都长大了。
只是因为当初的“假唱风波”,这些年外界舆论对两个人的风评几乎是天上地下之别。
假唱成了林妙可的原罪,围绕在其周身的负面信息这几年可谓波涛汹涌。
另一边的杨沛宜,天然的弱者身份让很多网友为其站台。
同时因为其坚实的唱功,近些年对她的正面评价,又上升到了父母教育引导正确的高度了。
至于林妙可这边,有人甚至揶揄,
假如林妙可的母亲刘喆平长了前后眼,倒退回2008年,
无论如何她肯定也不会让女儿去参加什么奥运开幕式演出。
事实当真如此吗?一切都还要回到那个夏天。
2008年,林妙可上三年级,她所在的学校是北京东城区的西中街小学。
爷爷是一名画家,父亲是一名摄影记者。
林妙可走红后,不明真相的外界,一度把她描述为从小生长在一个艺术世家。
她的母亲刘喆平却说,自己的家庭其实和艺术一点也不沾边。
父亲只是报社里普通的摄影记者,起先是做社会新闻报道的,后来又转到了娱乐版面。
刘喆平自己,早年是厂企里的化验员,1999年生了林妙可后,就成了全职主妇。
因为孩子的爷爷是画家,最初刘喆平也把女儿送进了国画培训班。
可她在课堂上什么都不会,学了一段时间后刘喆平只能放弃。
直到林妙可5岁那年,因为一个拍广告的摄影师亲戚临时缺少一个儿童演员,
就这样林妙可就被拉过去凑数了。
按照刘喆平的说法,孩子在现场一点都不害怕,试镜过后对方也很满意。
从那时候起直到2008年,林妙可在母亲的带领下拍了几年广告。
刘喆平坦言,带孩子去拍广告,实际收入也不高。
拍一次的酬劳是500块,几年下来她帮女儿攒了6万多块。
2008年春天,上了小学三年级后,刘喆平打算让女儿收手了。
孩子大了,很多广告商也不再合作。
而且刘喆平也明显感觉到,浪费学习时间去赚这点钱,实际上也得不偿失。
就在这时候,奥组委的电话打到了刘喆平的手机上。
那是2008年4月份的一个星期六,在母亲的陪同下,
林妙可当时正在拍摄一个MV。
刘喆平接到了奥组委一个助理工作人员的电话。
对方开门见山,说之前看到过林妙可的宣传片,
让刘喆平当天下午就带着女儿去试声。
由于MV还没拍完,刘喆平觉得突然离开不好。
而一旁的导演听到了,表示奥组委的事情更重要,应该过去看看。
按照约定,刘喆平当天傍晚带着林妙可走进了常石磊的工作室。
常石磊是奥运会开幕式音乐总设计师陈其钢的学生,他也是开幕式音乐团队的核心成员。
试声很快,不过其后一个多月没有任何的消息。
刘喆平当时觉得,应该没戏。
如果说林妙可因为童年拍摄广告,混迹于这个圈子而获得了参与选拔的资格,
那么杨沛宜有幸参与选拔,则是因为其从小的唱功。
2001年出生的杨沛宜,她成长在一个工科背景的家庭。
父亲杨慧松,从小送女儿去学习奥数。
杨慧松希望女儿应该多培养逻辑思辨能力。
那时候的杨沛宜虽然就喜欢哼唱,而且还能唱京剧,
不过在父母眼里,唱歌仅仅是个兴趣,并没有被特别看重。
直到2008年春天,杨沛宜都没有被父亲重视过唱歌方面的情况。
恰巧当年的4月份,杨沛宜所在的海淀区,正在举办中小学生声乐比赛。
此时的杨慧松,才决定带女儿去试试。
有着工科思维的杨慧松,在给女儿报名之前,还专门研究了一番过往学生声乐比赛的情况。
他认为《北京的金山上》这首歌获奖的概率最大,所以打算让女儿在比赛中演唱这首歌。
哪成想杨沛宜却有自己的主见,她想唱另一首《妈妈格桑拉》。
杨慧松不同意,但执拗的女儿还是坚持自己的意见。
实际上从这一点上,就能看出林妙可和杨沛宜在性格上的细微差别了。
最终杨慧松未能说服女儿,杨沛宜带着这首歌走上了赛场。
事实证明7岁女儿的选择是正确的,杨沛宜随后获得了海淀区一年级组的一等奖。
相比于林妙可,杨沛宜接到奥组委的面试通知,要晚一个多月。
6月初的时候,奥组委的工作人员,来到了杨沛宜所在的北大附小挑选演员。
包括杨沛宜在内的几个孩子,被选中参加面试和试唱。
最初接到通知,杨慧松还认为是让女儿去做小志愿者。
而林妙可这边,6月13日就接到了奥组委的通知,她是《歌唱祖国》这个环节的候选人。
面对电话那头的通知,刘喆平有些不敢相信。
组委会还告诉她,接下来参加选拔,家长是不能陪同的。
于是,林妙可所在的西中街小学教务主任,就成了陪伴她去参加选拔的大人。
另一边,杨沛宜在通过面试后,
又过了半个多月,到7月9日,才被奥组委通知去参加试音。
虽然不知道要唱什么歌,但是杨慧松还是非常兴奋的。
之后,杨慧松带着女儿去参加试声,现场要求唱《歌唱祖国》。
在此之前,杨沛宜没有听过这首歌,而且也不会唱。
于是,父亲就和负责这首歌曲的作曲家吴军在现场不断开导女儿。
不过当天,无论大人怎么开导,她一个字都没唱。
杨慧松明白,女儿是个很谨慎的孩子,没有把握的事情从不去做。
一直折腾到晚上10点,杨沛宜还是没有唱。
离开的时候,吴军让她第二天下午五点再来试唱。
“要是还唱不出来,那就算了。”
就这样,尽管回到家里已经很晚了,杨慧松又教了女儿一个多小时。
第二天一上午,在父亲的要求下,杨沛宜又跟着录音学了半天。
那个录音是当时另外一个参加选拔的小姑娘录唱的。
因为已经12岁了,年纪偏大了,最终没有选上。
当天下午,杨沛宜又一次进了录音棚。
刚刚唱了一遍,吴军就表示很好,可以录音了。
又过了6天,杨沛宜在鸟巢参加了第一次的带妆彩排。
到7月底,按照要求杨沛宜再次录制了小样。
而这个小样,也就是后来开幕式上的定稿。
那时候开幕式在即,演员每天都会去参加排练,不过杨沛宜再也没有走进过鸟巢。
杨慧松在开幕式后曾向媒体表示,实际上那时候他就已经知道是这种情况了。
由于没有登台的机会,杨沛宜刚开始还有点不高兴。
另一边刘喆平发现,进入8月份,杨沛宜就没有在前台出现过了。
接下来的三场彩排,登台的都是女儿林妙可。
即便如此,刘喆平的内心还是忐忑不安的。
即便是到了8月8日这天晚上,9岁的林妙可和7岁的杨沛宜都去了现场。
两个孩子,一个穿着红色的裙子,一个穿着粉色的裙子。
陪同她们一起去的老师知道,待会儿导演把耳麦递给谁,谁就是最终上台的人。
刘喆平在家后来收到了带林妙可去的老师的短信:我们上去了。
她终于松了口气。
而守在电视机旁的杨慧松和妻子,则听出来那是他们女儿的声音。
开幕式当晚,林妙可就获得了大量的关注。
互联网上几乎所有人都在谈论她。
第二天刘喆平的家门外就拥挤了大量记者。
登上《时代》封面的林妙可,成了炙手可热的童星。
可惜,还未等刘喆平和家人真正去享受这份快乐的时候,情况却出现了戏剧性的一幕。
8月12日,音乐总设计陈其钢接受了北京人民广播电台的专访。
在采访中陈其钢表示,歌是另外一个孩子杨沛宜唱的。
此言一出,林妙可成了假唱的始作俑者。
外界认为她不但抢了杨沛宜的荣誉,而且也知道自己当时在假唱。
陈其钢表示,在之前录制了林妙可和杨沛宜两个人的声音。
而且在开幕式当晚,林妙可并不知道放的是杨沛宜的声音。
但在接下来的舆论中,大众几乎完全忽略了陈其钢的这番表态。
正因为所有的怒火都倾泻到了林妙可的身上,
所以时隔几年后,林妙可的母亲刘喆平对陈其钢还是有很深的成见。
在当时,面对四面八方的指责,刘喆平只能质问女儿现场的情况。
林妙可告诉母亲,她就是按照要求,在现场让怎么做就怎么做的。
而且现场一个姓石的导演还跟她说,你就用尽全力去唱就行了。
所以林妙可后来还告诉母亲,她还觉得自己唱得很不错。
然而假唱却是事实,所以刘喆平觉得自己女儿冤。
毕竟之前参加一系列的遴选和培训,家长甚至都不能陪同,根本不知道发生了什么。
刘喆平觉得,如果觉得女儿的声音不好,一开始就不应该让女儿上。
可事情已经发生,面对舆论风暴,刘喆平和丈夫只能尽量不让女儿受伤。
在家里,刘喆平不让女儿接触这方面的任何消息。
可孩子毕竟已经上三年级了,每天外出上下学,世上没有不透风的墙。
很快,刘喆平就隐约感觉,女儿也知道了此事。
可是,连她自己面对汹涌的舆论都无法处理,更不知道该如何去开导女儿。
于是接下来,刘喆平干脆采取了“鸵鸟政策”。
面对外界的指责和质疑,他们根本不去解释。
更为关键的是,在奥运会刚刚结束后,此前原本不让女儿拍广告了,
但是刘喆平面对更多找上门来的合作,最终还是没有把持住。
按照刘喆平的说法,女儿喜欢表演的感觉,所以就没有推掉拍摄。
正是因为假唱风波之后没有及时回应,又频繁带着女儿去参加各种代言活动,
林妙可的风评,陷入到了万劫不复之地。
从那时候起,由假唱风波累积起来的负面形象,
林妙可的父母因为一直在添砖加瓦,所以也有很大一部分责任。
相比之下,奥运会后杨沛宜的生活就要平静多了。
她还是按部就班地上学,对于随后发生的假唱风波,其父母也没有过多回应。
一直到2009年3月,对于此前的假唱事件,张艺谋才公开回应。
不过他的说法和此前陈其钢的说法没什么区别。
张艺谋表示,当时林妙可和杨沛宜的歌都录音了。
反复听过后,他们都觉得杨沛宜的声音更好。
在吃不准的情况下,张艺谋又邀请了奥运会转播公司的负责人来看。
最终他们认为林妙可的形象好,倾向于让她上。
张艺谋还特意提到,这会不会觉得是假唱?
不过传播公司认为,这仅仅是一个情景的表现。
就这样,一个在台上演,一个在后面唱的形式就出现了。
张艺谋最后表示,面对这个争议,他特别后悔。
甚至表示,当时自己如果再坚持一下就好了。
即使有了正式的澄清,但是围绕在林妙可身边的争议还是愈演愈烈。
而她的母亲刘喆平,则一直试图用自我的方式将女儿保护起来。
2009年,围绕在林妙可周围的传闻多如牛毛。
身价超过章子怡、代言费超过500万、家世背景很硬……
刘喆平和丈夫,还曾试图去查找这些流言的源头在哪里。
然而最后无果而终。
由于刘喆平依旧带着女儿去参加各种商业活动,
无形中让外界更加相信,林妙可的身价真的暴增了。
反观杨沛宜,她依旧正常在学校学习。
由于外界知道了她才是原唱者,有唱片公司在2009年的时候联系杨慧松。
当年的5月,杨沛宜正式加盟了某唱片公司。
林妙可这边,争议却仍旧在累积,而且还变得愈发离谱。
2010年4月,林妙可发了第一条微博。
一条怀念奶奶的内容,被网友认为是矫揉造作,甚至说她的微博是别人代写的。
尽管林妙可表示,微博是跟母亲一起打理的,但很多网友还是不认账。
2011年5月,因为参加某活动,服装垫了胸垫,又闹出了胸垫风波。
更大的争议还在2012年,一张抻面的照片。
刘喆平害怕了,她试图删除微博上的留言,可惜越删越多。
在外界看来,所有的这一切都是林妙可的父母为女儿选择的。
他们把女儿推上了一条超出其当时理解范畴的道路。
既然鼓励女儿去适应娱乐圈的生存规则,那么面对成人世界的争议也就顺理成章了。
只不过每当这些成人化的内容出现时,刘喆平就试图充当排头兵。
有一次,一个原本是林妙可的粉丝公开骂了她。
刘喆平看到后,直接登录女儿的QQ,把所有的联系人都删除了。
截至到2013年,林妙可似乎成了国内最忙碌的童星。
从电视剧到电影,从广告到MV,最忙的时候,每周都有行程通告。
而杨沛宜呢,2009年加盟唱片公司,
到2012年的时候就告别乐坛回归学校。
在父亲杨慧松眼里,女儿将来会有无数种可能,
但在少年时代就应该有少年时代的生活。
于是,这个唱歌很不错的姑娘,又渐渐成为了校园里的学霸。
林妙可这边,虽然母亲刘喆平曾经说过,女儿是在周末和寒暑假的时候参加活动的,
然而她在学校的成绩却慢慢滑落到了中下游。
当然,也有传言说林的学习成绩本就一般。
在学习成绩不好,又把主要精力放在演艺事业的情况下,成绩只能越来越差。
即便是演艺事业,实际上也没有做到有多好。
林妙可后来的中学是在音乐附中上的,但后来报考中央音乐学院,第一轮都没通过。
演技上,据说早年林妙可曾和陈小艺有过合作。
在饰演一个孩子的时候,她说话的语调极其不自然,完全是在拿腔捏调。
陈小艺几次让她改变,可她就是不听。
濮存昕也曾提及,她应该去掉大人教的那套理论,而后才能像一个孩子那样真正成长。
除此之外,林妙可的同学也曾在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
她虽然学习用功,但是成绩却很一般。
早前随同电视台到澳大利亚某音乐高中做交换生的时候,
她的英语水平甚至连初级都达不到。
林妙可真正接受考验,是在18岁那年。
当年毕业季,她既报考了中央音乐学院,又报考了北京电影学院。
不但前者没有通过,后者也同样没通过。
紧接着她又报考了上海戏剧学院,可同样是在初试中就卡壳了。
当林妙可考试失利的消息传出来后,外界一片拍手叫好的声音。
虽然很多人不再提当年假唱的事情,但不少网友都表示,
她平日里的表现太过于矫揉造作,是失败的根本因素。
最终,林妙可被南京艺术学院录取。
对比之下,杨沛宜高中毕业后,考上了美国某大学。
虽然外界并不清楚她在哪所学校就读,学的是什么专业,
但都认为,单就英语这一关能过,就说明她的能力并不差。
2020年10月,21岁的林妙可正式回应了当年的假唱一事。
时隔这么多年,她终于能用成年人的方式,独自来面对了。
14年过去了,她和杨沛宜走上了一条完全迥异的人生道路。
对她们两个人而言,未来的路才刚刚开始。
无论是好是坏,对林妙可而言,至少母亲不会再出现在生活里了。
文|二十二
图片来源网络,侵权联系删除